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和意义
通过水平方位的角度偏差值测试及空间听觉量表测试,结合简易的声源定位准确率测试法,评估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患者的声源定位能力,为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选择适合干预方式提供合理依据。
实验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9年1月于广东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并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25例39耳,左16耳,右23耳;其中男16例,女9例;语前聋10例,语后聋15例;年龄5-63岁,平均23.84±19.17岁。14例双侧人工耳蜗植入患者(10例同期植入,4例分期植入),11例单侧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左耳2例,右耳9例)。同时根据年龄匹配选择正常听力受试者作为对照组,共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5-46岁,平均年龄21.53±9.28岁。
测试内容为水平方位的角度偏差值测试及空间听觉量表测试,量表包括空间听觉问卷(SHQ)及言语、空间听觉和生活质量量表(SSQ)。双侧耳蜗植入患者需完成3种耳蜗佩戴模式下的角度偏差值测试(双耳佩戴、左耳或右耳佩戴),正常听力者与单侧耳蜗植入患者各完成1次角度偏差值测试。计算角度偏差值(RMS error)及声源定位准确率(以下简称准确率),进行正态分布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RMSerror与准确率的相关性;采用非参数检验方法比较正常听力者、双侧人工耳蜗植入不同耳蜗佩戴模式、单侧人工耳蜗植入的声源定位准确率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听力剥夺时间、耳蜗植入时间及双侧耳蜗植入时间差与声源定位测试准确率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SHQ、SSQ量表与声源定位测试的相关性。
结果
43位受试者可准确定位扬声器,包括30例正常听力者,13例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双侧植入10例,单侧植入3例)。有效角度偏差值共52个,其中听力正常者30个,耳蜗植入患者22个。听力正常组、双侧耳蜗植入组(双耳佩戴)、双侧耳蜗植入组(左耳佩戴)、双侧耳蜗植入组(右耳佩戴)及单侧耳蜗植入组的角度偏差值分别为0°-23°(4.6°±4.6°)、37°-86°(71.4°±17.9°)、75°-86°(81.5°±3.8°)、77°-89°(81.3°±4.4°)、77°-84°(79.3°±3.9°);准确率分别为1.00±0.01、0.65±0.17、0.39±0.09、0.39±0.07、0.38±0.05。听力正常者、双侧耳蜗植入组(双耳佩戴)及单侧耳蜗植入组的组间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听力正常组的RMSerror与准确率呈负相关(RNH=-0.43,P=0.02);双侧耳蜗植入组不同佩戴模式及单侧耳蜗植入组的RMSerror与准确率不相关(均P<0.05)。双耳佩戴模式下的准确率与双侧耳蜗植入时间差呈负相关(RB=-0.679,P=0.008)。
SHQ量表完成13例,结果均值为46.07±19.83。SSQ父母版量表完成10例,SSQ普通版量表完成13例。所有人工耳蜗植入患者的SSQ结果均值为5.22±2.57。SSQ包含3个量表维度,分别是言语感知维度、空间听力维度及其他听力特性维度,3个维度结果均值分别为5.14±2.79、4.73±2.62、5.59±2.73。SHQ与准确率呈正相关(R=0.615,P=0.025),SSQ与准确率不相关(P<0.05)。
结论
水平方向的声源定位测试中,部分正常听力儿童在低龄阶段可达到成人相当的声源定位能力。部分人工耳蜗植入患者不能精确定位具体扬声器,应用简易的声源定位准确率计算方法,双侧耳蜗植入患者的声源定位能力优于单侧耳蜗植入患者。早期植入、同期植入、缩短听力剥夺时间,有利于提高声源定位能力。
通过水平方位的角度偏差值测试及空间听觉量表测试,结合简易的声源定位准确率测试法,评估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患者的声源定位能力,为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选择适合干预方式提供合理依据。
实验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9年1月于广东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并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25例39耳,左16耳,右23耳;其中男16例,女9例;语前聋10例,语后聋15例;年龄5-63岁,平均23.84±19.17岁。14例双侧人工耳蜗植入患者(10例同期植入,4例分期植入),11例单侧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左耳2例,右耳9例)。同时根据年龄匹配选择正常听力受试者作为对照组,共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5-46岁,平均年龄21.53±9.28岁。
测试内容为水平方位的角度偏差值测试及空间听觉量表测试,量表包括空间听觉问卷(SHQ)及言语、空间听觉和生活质量量表(SSQ)。双侧耳蜗植入患者需完成3种耳蜗佩戴模式下的角度偏差值测试(双耳佩戴、左耳或右耳佩戴),正常听力者与单侧耳蜗植入患者各完成1次角度偏差值测试。计算角度偏差值(RMS error)及声源定位准确率(以下简称准确率),进行正态分布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RMSerror与准确率的相关性;采用非参数检验方法比较正常听力者、双侧人工耳蜗植入不同耳蜗佩戴模式、单侧人工耳蜗植入的声源定位准确率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听力剥夺时间、耳蜗植入时间及双侧耳蜗植入时间差与声源定位测试准确率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SHQ、SSQ量表与声源定位测试的相关性。
结果
43位受试者可准确定位扬声器,包括30例正常听力者,13例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双侧植入10例,单侧植入3例)。有效角度偏差值共52个,其中听力正常者30个,耳蜗植入患者22个。听力正常组、双侧耳蜗植入组(双耳佩戴)、双侧耳蜗植入组(左耳佩戴)、双侧耳蜗植入组(右耳佩戴)及单侧耳蜗植入组的角度偏差值分别为0°-23°(4.6°±4.6°)、37°-86°(71.4°±17.9°)、75°-86°(81.5°±3.8°)、77°-89°(81.3°±4.4°)、77°-84°(79.3°±3.9°);准确率分别为1.00±0.01、0.65±0.17、0.39±0.09、0.39±0.07、0.38±0.05。听力正常者、双侧耳蜗植入组(双耳佩戴)及单侧耳蜗植入组的组间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听力正常组的RMSerror与准确率呈负相关(RNH=-0.43,P=0.02);双侧耳蜗植入组不同佩戴模式及单侧耳蜗植入组的RMSerror与准确率不相关(均P<0.05)。双耳佩戴模式下的准确率与双侧耳蜗植入时间差呈负相关(RB=-0.679,P=0.008)。
SHQ量表完成13例,结果均值为46.07±19.83。SSQ父母版量表完成10例,SSQ普通版量表完成13例。所有人工耳蜗植入患者的SSQ结果均值为5.22±2.57。SSQ包含3个量表维度,分别是言语感知维度、空间听力维度及其他听力特性维度,3个维度结果均值分别为5.14±2.79、4.73±2.62、5.59±2.73。SHQ与准确率呈正相关(R=0.615,P=0.025),SSQ与准确率不相关(P<0.05)。
结论
水平方向的声源定位测试中,部分正常听力儿童在低龄阶段可达到成人相当的声源定位能力。部分人工耳蜗植入患者不能精确定位具体扬声器,应用简易的声源定位准确率计算方法,双侧耳蜗植入患者的声源定位能力优于单侧耳蜗植入患者。早期植入、同期植入、缩短听力剥夺时间,有利于提高声源定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