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受传统乡土伦理道德所影响的农村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要反映的是血缘与地缘关系。从而使“人情”成为构建和维护人际关系的思想理念。传统乡土伦理文化是农村人的生存智慧、生活之道,表现在寻常百姓的生活点滴之中。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社会各个阶层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村社会也深受影响。然而,社会意识和经济意识在中国农村现代化建设中不断深化,加上一些功利因素的渗透,对农村人际关系造成了史无前例的复杂性和多变性。由漫长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发展衍生的中国传统乡土伦理,对农村社会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因此,农村社会的传统伦理和现代社会之间的伦理冲突和矛盾日益显著。洞察农民的人际关系状况,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现代社会成员的行为和价值观。新农村的建造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我们需要把重点放在传统伦理道德“和谐”道路的探索上,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乡土伦理转型的重要目标是改变传统乡土社会的宗族结构和“差序格局”,促进近代以来饱受创伤的当今农村社会向现代社会治理转变,为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与和谐人际关系提供理论借鉴。本文以研究构建农村和谐人际关系为出发点,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伦理学、文化科学和社会心理学等众多学科知识综合研究。借鉴学界的相关研究成果,对乡土社会、乡土文化、乡土意识和乡土伦理几个概念进行了内涵的简要概括与外延的边际界定,又首次对乡土伦理转型的概念进行了深入阐述,具有突破性创新意义。同时,本课题还对传统乡土伦理的主要内容进行了独到概括,并相应地指明了其向现代转型的基本向度,也具有突破性创新意义。将传统乡土伦理转型的历史与理论相统一,内容包括家庭伦理、社会伦理、政治伦理、经济伦理等多个向度。全面解读乡土伦理转型的发展态势,深入了解农村人际关系的现状,为农村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奠定了基础。传统乡土伦理在农村人际关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本篇文章首先对乡土伦理的主要内容和乡土伦理的转型进行概述和分析,继而对当代农村人际关系的内涵和特征进行分析,找到乡土伦理转型与现代农村人际关系变迁的关联性。运用转型时期产生的积极影响去推进农村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本文重点介绍乡土伦理转型对农村和谐人际关系构建的重要性,包括乡土伦理转型对现代农村人际关系变迁产生的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文章的最后结合党的十八大报告的内容,提出推进乡土伦理转型,构建农村和谐人际关系的方法策略。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伦理观;研究道德与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交互关系,依托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道德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等途径,来促进乡土伦理向现代顺利转型,构建竞争性与合作性相统一、个体性与社会性相融合、民族性与现代性相兼顾的农村和谐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