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FDI)大量涌入中国,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对中国生态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外商直接投资流入量从1990年至2018年29年间翻了 40倍,且目前增长态势依旧稳定。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00年以前处于的平稳状态,伴随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开始迅速增加,同时碳排放强度也快速上升,致使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目前,中国的碳排放强度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我们不禁思索:持续增加的外商直接投资在碳排放强度面前到底扮演着怎样的角色?FDI进入中国后,在推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会受到投资目的地各种发展条件的制约,就对生态环境发展的影响来说,人力资本和环境规制是其中尤为重要的因素。地区人力资本水平的高低影响了该区域吸引FDI的数量、类型以及对FDI带来的技术转移的吸收转化能力,进而影响到企业生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而地区环境规制的强度直接影响到进入的FDI的碳排放情况、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在环境方面的投入,对环保技术的提升,进而影响企业的碳排放量。基于此,本文从人力资本和环境规制双重视角,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发展中国家利用FDI的相关理论,也可以为政府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和规范外商直接投资发展以及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与决策参考。本文在已有理论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机制及其中人力资本和环境规制的作用,并选择中国2000年至2017年30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样本,从人力资本和环境规制双重视角研究FDI对碳排放强度的门槛效应,进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全文的内容安排与结论如下。第一章为绪论。在阐述文章选题背景和研究价值,以及梳理与评述FDI对生态环境影响和FDI对碳排放影响的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归纳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以及文章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第二章为理论基础及作用机制。首先,梳理FDI影响碳排放的相关理论;其次,从人力资本和环境规制两个角度,分析FDI对东道国碳排放的作用机制。分析结果显示,人力资本主要通过影响产业结构、行业竞争和技术溢出程度三种渠道发挥门槛效应作用,环境规制主要通过影响进入的FDI企业类型、企业技术更新周期、消费者价值选择来发挥作用。第三章为中国吸引FDI和碳排放现状。首先,从中国吸引FDI整体变化、中国吸引FDI投资产业分布、主要投资区位分布等方面分析了流入中国的FDI发展概况;其次,从国家总体、人均以及国内各省份等不同层面分析中国的碳排放状况;最后,采用图示法系统分析中国吸引FDI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以及其中人力资本和环境规制的作用,从而为后文的实证分析提供典型事实依据。本章的研究发现,流入中国的FDI在省际、地区、行业各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东部地区FDI流入额度占据明显优势,且增速较快,制造业是FDI流入比重最大的行业,金融、信息、商业服务等行业增速加快;国家总体碳排放量居于世界前列,但人均碳排放低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省际碳排放存在地区差异,山东、山西、内蒙古等地碳排放较高;人力资本和环境规制在FDI影响碳排放强度时存在非线性关系。第四章为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碳排放强度门槛效应的实证研究。首先,基于非动态面板门槛回归模型,构建符合外商直接投资影响中国碳排放强度的门槛效应模型;其次,在人力资本和环境规制视角下,对外商直接投资影响中国碳排放强度的门槛回归结果进行实证分析;再次,充分考虑中国各省份的区域异质性问题,就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碳排放的门槛效应进行区域异质性分析;最后,采用考虑内生性问题和替换核心解释变量的衡量指标两种方式对实证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本章的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外商直接投资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存在的显著的人力资本和环境规制门槛效应;在人力资本和环境规制水平较低时,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会导致碳排放强度增加,当人力资本和环境规制水平超过门槛值时,外商直接投资规模的增加则有助于降低碳排放强度。另一方面,中国大部分省份已经达到人力资本与环境规制的“门槛值”,但仍存在如甘肃、新疆、宁夏等西部省份未达到“门槛值”;东部地区“门槛值”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门槛值”存在区域差异。第五章为结论与政策建议。在系统归纳前文研究结论的基础上,从FDI流入的行业、FDI进入的地区、人力资本和环境规制四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本文通过构建Hansen非动态面板门槛模型研究FDI与碳排放强度的关系,从非线性影响角度解释“污染天堂”假设和“污染光环”假设,解决了部分研究结论冲突的问题。第二,本文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这一具体角度研究FDI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而非从生态环境整体角度出发。具体视角切入能让我们更加清晰认识到FDI企业在碳排放方面对中国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第三,本文从国家、地区和省份三个不同的考察维度出发,尤其注重地区与省份的变化趋势。在综合考察中国FDI以及碳排放近18年的整体发展趋势与细致地分析FDI以及碳排放强度现状的基础上,实证检验FDI对碳排放的影响,以及这一影响效应的门槛值在不同区域和不同省份的异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