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分析学术界关于可持续发展观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一种新的视角——人文角度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内涵,并以此为逻辑起点,探讨了决定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几个基本因素对可持续发展的双重影响及其深层原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对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意义,以及可持续发展实施的关键环节,以图在整体上深化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研究。本文的主要观点是: 1.一种新视角:对当今可持续发展观的人文思考。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以人为核心的发展观。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蕴涵着丰富的人文思想;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为发展目的;把发展理解为具有能动性的人的活动结果;具有系统的、协调的、持续的发展理念。 2.决定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几个基本因素对可持续发展的双重影响及其原因分析: 首先,工业化是经济发展的主题,工业化的加速发展一方面对于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实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另一方面又严重割裂了经济建设与人文建设的有机联系,造成了更广泛的尘态恶化;其次,市场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市场经济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但其“经济人”假定不可避免地诱惑人们的贪婪动机,从而影响了生态的可持续性,其逻辑所内蕴的“零和博弈”关系带来的贫困问题,限制了发展的可持续性,而“经济人”个体的理性行为又会导致集体的非理性结果。当代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之所以如此艰难,究其原因,是转型期中国经济建设与人文建设相分立的结果。 3.塑造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人文精神:可持续发展实施的关键环节。 可持续发展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不仅面临着难题,同时也存在着优势,“社会主义”为中国经济建设与人文建设的融合提供了良好的制度条件。如何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进程,塑造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人文精神是其关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