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流控技术的高通量细胞迁移方法学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ind543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的迁移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动脉狭窄闭塞和血管腔内治疗术后再狭窄的病理进程息息相关,因此对于VSMC迁移的研究便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细胞学迁移实验方法通量低,实验一致性较差,可重复性差,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制约了 VSMC的迁移表征,同时也降低了对VSMC迁移研究的可信证据级别。因此,本实验基于微流控技术,设计3种高通量细胞划痕迁移芯片,研究细胞迁移的新方法,提高实验通量的同时,克服实验一致性差及实验可控性差的缺点,同时对细胞芯片进行可行性验证,力争为VSMC的迁移寻求准确的实验方法,后续为VSMC的迁移提供可靠的实验数据,进而为VSMC的迁移相关性疾病的防治开拓新的思路及方案。[方法]1.基于微流控技术设计3种不同的高通量细胞迁移方法,即二维细胞加电去硫醇的迁移方法、三维细胞胶原覆盖硫醇的迁移方法和二维细胞胶原覆盖硫醇的迁移方法;针对不同的方法,设计相应类型的迁移芯片。2.验证芯片的可行性,是否可以准确表征细胞的迁移。在芯片中接种肿瘤细胞:人肺癌细胞系(A549、H1299)和人宫颈癌细胞系(HeLa),观察肿瘤细胞在芯片中的接种、生长及迁移,并施以不同的细胞刺激因子:胎牛血清(fetalcalfserum,FBS)和趋化因子CXCL12。3.利用显微镜及正置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细胞迁移前后的情况进行拍照,在Image Pro Plus 6.0中进行图像处理,并在Lab View中进行细胞计数,实验结果用均值±标准差表示,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ANOVA检验,检验水准为P<0.05(或0.01)代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或高度统计学意义)。并利用迁移曲线直观表征迁移情况。4.通过实验结果分析不同芯片的优劣,进一步施以改进。5.对VSMC的迁移进行初步研究。[结果]1.3种迁移芯片制作工艺流程明确、成熟。2.肿瘤细胞及VSMC在高通量迁移芯片中接种后,均能铺满迁移芯片,在迁移芯片中生长状态良好,并可以在芯片中进行迁移。3.3种不同的迁移方法结果表明,1)二维细胞加电去硫醇的迁移方法中,肿瘤细胞可以进行迁移。但是,由于此芯片结构较复杂,加电稳定性差,在进行细胞培养及去除硫醇时存在一定难度,迁移结果一致性较差;2)三维细胞胶原覆盖硫醇的迁移方法中,细胞培养至三维状态需要时间较长,硫醇与金表面的附着能力下降,修饰效果随之下降,金表面出现细胞残留,后续迁移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3)二维细胞胶原覆盖硫醇的迁移方法中,迁移结果一致性较好,结果可信度高,肿瘤细胞及VSMC均可以进行迁移。4.在二维细胞胶原覆盖硫醇的迁移方法中,施以不同的细胞刺激物,结果表明,1)H1299细胞在FBS及CXCL12趋化因子中,表现出不同的迁移状态;HaLe细胞在FBS中迁移状态不同于H1299;2)不同FBS百分比及不同CXCL12浓度对H1299迁移有不同的刺激作用,不同FBS百分比对HaLe细胞有不同的刺激作用;3)VSMC在此芯片中迁移一致性好。[结论]1.高通量细胞迁移芯片设计合理,工艺流程稳定。2.高通量细胞迁移方法实验一致性好,实验结果可信度较高。3.3种芯片均可实现细胞的培养、生长及迁移;经验证,二维细胞胶原覆盖硫醇的迁移方法受其他实验条件变化的影响更小,稳定性好,实验一致性较好。4.二维细胞胶原覆盖硫醇的迁移方法更适用于VSMC的迁移研究。
其他文献
氟喹诺酮类药物是兽药中近几年研制开发的一类抗菌药。它以其广谱、高效、低毒、无残留、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点而广泛应用,尤其是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同时,也正是这类药物的毒性极低,很少发生不良反应,加上关于这类药物的中毒报道不多,这就使得人们很容易忽略它们的...
期刊
为探究区块链技术对协同创新中知识共享的影响,构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协同创新知识共享系统模型,分析区块链技术特性对协同创新知识共享过程和结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引入Steemit区块链网络社区,基于现实数据构建知识共享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运用Vensim PLE软件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区块链技术有助于构建全新的协同创新生态系统,通过营造去信任化的知识共享环境、提升协同创新伙伴异质性,推动协同创新知识共享
目的:研究小视野扩散加权成像(field-of-view optimized and constrained undistorted single shot difusion weighted imaging,FOCUS-DWI)在急性视神经炎(acute optic neuritis,AON)患者的视神经及视交叉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与常规视野扩散加权成像(conventional diffusio
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位信息安全和共享方法都面临新的挑战。因此提出了一种用户可控、多部门协同的电子学位证照数据保护及共享方法。该方法基于权威证明(Proof of Authority, POA)共识算法提出了一种权威身份评估机制,保证节点的可信性与学位信息的真实性。构建面向学位管理的智能合约架构,提出一种批量电子学位证照的共享与审核方案,在加密环境下实现数据可信共享。利用哈希加密
目的:环氧二十碳三烯酸(Epoxyeicosatrienoic acids,EETs)可减少人类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和小鼠前脂肪细胞(3T-3L1)的脂肪形成。我们旨在探讨通过抑制环氧化物水解酶(Soluble epoxide hydrolase,sEH)上调EET水平,能否影响白色和褐色脂肪的形成及上调线粒体和产热基因的表达,从而达到改善脂肪细胞功能
目的骨科内植物置入人体后,术中或宿主血行播散来的细菌在材料表面容易定植,并大量增殖,形成细菌生物被膜立体结构,再通过细菌播散到远处增殖,循环往复,形成细菌生物被膜生态系统,导致治疗失败,成为临床棘手的难题。骨科内植物金属如钬合金作为一个无机体,缺乏自身抗感染性能。本研究拟通过离子注入技术对钛合金进行表面改性,在其表面注入铜离子,并以注入银离子为对照来探索铜离子注入改性后的钛合金抑制细菌生物被膜形成
研究背景: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是男性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Gleason评分(Gleason Score,GS)是评价PCa侵袭性的“金标准”。近年来关于鉴别侵袭性和非侵袭性PCa标志物的研究已经成为热点。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是PCa早期诊断最常用的标志物,但是PSA在鉴别侵袭性和非侵袭性PCa中的作
研究背景:与活体肝移植相比,脑死亡供体肝移植具有较差的移植效果,较短的移植物存活期。脑死亡被认为是影响脑死亡肝移植术后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除了血流动力学之外,脑死亡对器官和移植后结局的恶化作用的机制主要与全身炎症反应有关。在脑死亡期间和之后释放的促炎性细胞因子通过引发全身炎症反应导致潜在供体器官的组织学损伤和功能障碍。缺血/再灌注损伤是造成脑死亡肝移植术后移植物初期功能不全和原发性移植物无功能的另
研究背景和目的:肿瘤微环境中细胞因子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疗效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第1部分利用TCGA大数据分析组织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与肺癌发病和预后的相关性。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PD-L1抗体作为免疫治疗的里程碑式药物广泛应用于多种血液及实体肿瘤,但其治疗过程中的延迟反应和假性进展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疗效评价的准确性,本文第2部分分析外周血细胞因子与免疫抑制剂疗效的相关性,旨在寻找一种能早
研究背景:近年来,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发病率明显上升,其中增加最显著的是胃和直肠。由于多数病人确诊时已经发生转移,失去最佳手术时机;且低分化的神经内分泌癌预后差。因此,研究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寻找有效的疗效预测因子及预后因子,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人白血病相关蛋白16(leukem related protein16,LRP16)在乳腺癌、肺癌、胃癌等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