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中最核心的精神财富,是个人对我国文化的一种认同感和自豪感,是把个人价值、家庭价值的实现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责任感,并在这种认同感、自豪感和责任感的促进下,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和理性爱国的人生态度。为落实国家颁布的纲领性文件中提出的“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培养学生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包含生命观点、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在内的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中最核心的精神财富,是个人对我国文化的一种认同感和自豪感,是把个人价值、家庭价值的实现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责任感,并在这种认同感、自豪感和责任感的促进下,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和理性爱国的人生态度。为落实国家颁布的纲领性文件中提出的“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培养学生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包含生命观点、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在内的生物学核心素养,渗透家国情怀教育是新时期、新形势下赋予高中生物学教学的使命。本研究利用问卷调查法对我校在高中生物学课程中渗透家国情怀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生物教师在平时的教学里因教学任务繁重、教学素材不足等问题对渗透家国情怀教育感到力不从心、学生学习兴趣有待提高、学习态度有待端正、对生物科学发展关注度较低、家国情怀意识较为薄弱。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本研究提出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和课外资源、设计多样化的教学等在高中生物学课程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的策略,并从将国家时事与生物学课堂相结合、翻转课堂、校外实践三个方面给出具体教学案例。将所任教的4个同层次班级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两个班不有意识地渗透家国情怀教育,实验组两个班总是有意识地渗透家国情怀教育。一学期后,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通过学期前后测对比、对照班和实验班对比,分析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的教学实践效果。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在高中生物学课程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的策略有一定的效果,可以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可以端正学生学习生物学的态度,可以提高学生对我国生物学发展的关注度,可以增强学生对我国与生物学有关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可以增强学生将个人价值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责任感。
                            
                        
                        
                        
                            其他文献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中提到:鼓励地方和学校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设与地理相关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以满足学生兴趣和个体发展等需要。乡土地理研究指小尺度地域下,对家乡自然、人文地理以及人地关系及其地域系统的研究。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有利于开发并完善适合本地区需要的地理课程体系,利于学校特色文化构建。对高中生而言,用直观的乡土地理素材进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提升其                                
                                
                             
							 
                            
                                
                                
                                    建模是科学探究、认知事物和解决问题的基础,基于建模思想的教学已经在各阶段教育教学领域中引起了足够的重视。建模教学是将抽象的化学知识模型化,从而有助于学生把知识的原型与背景联系到一起。化学建模教学,在将素养教育的重要理念予以相应呈现的同时,也对社会环境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予以一定的呈现,同时也对学生群体的思维品行予以了一定程度增强,使学生群体的探索精神得到了及时性的培育,让学生能够终身获得益处。但是在                                
                                
                             
							 
                            
                                
                                
                                    高中化学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必备的品格和能力。通过课程学生能学会多种科学实验方法,找到获取信息的途径,学会运用科学思维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思维导图是一种使得思维具像化的工具。将思维逻辑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表示出来,既能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网络,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导图也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工具。运用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学科学习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为教师在化学中研究思维导图的运用提供了充足的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发展日新月异,与此相关联的教学过程、教学方式的研究也一直在持续推进。未来课堂是一个依赖网络信息化技术支持的,具有智能化、人性化特征的学习环境。未来课堂可以根据教师和学生的需求,为教与学的过程提供丰富的资源和情景,它以互动为核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可以实现个性化学习和差异化学习。本研究在对未来课堂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梳理的基础上,通过查阅有关建构主义、有效教学、情景学习和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社会对人类也有更高的要求,国家也急需大量的栋梁之才,固然,教育是国之大计。要想提升教育的质量,只有不断地更新教学模式和方法,教育模式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革。2003年制定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简称“2003版课标”]伴随着我国的教育教学生涯至今有十余载,经过在长久的教学中摸索,一线教师对该课程标准已熟记于心,同时也总结出了许多与之对应的丰富教学经验。                                
                                
                             
							 
                            
                                
                                
                                    2018年,备受大家关注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正式发布,用了很大的篇幅从五个维度分别介绍了学科核心素养。这为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指出了方向,要求教师在教学的同时,还得将化学学科特点与核心素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品格。当下对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虽然也很多,但是不知道具体怎么渗透的也大有人在。所以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研究基于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设计也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高中阶段显得尤为重要。化学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独有的特点更是让其在学科教学时承载着重要的德育价值。但是受高考制度和教育资源等方面因素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知识传授成为了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绝对目标。在我国目前的化学教学实践中,德育教育并没有得到很好地贯彻。目前,我国化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                                
                                
                             
							 
                            
                                
                                
                                    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科目繁杂,学习任务重、时间紧,高效的学习行为显得尤为重要。学生的学习行为各不相同,给他们带来的影响也有正有负。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做出正面引导,而且比起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高效地学习。本文主要以贵阳市乌当二中的重点班和普通班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学习行为对他们化学学习效果的影响,并提出了有效培养学生学习行为的相                                
                                
                             
							 
                            
                                
                                
                                    2004年,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了现代地理教育基本理念之一:“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2018年,随着新课程改革、新高考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首次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并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精选、重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提出考试评价的建议。高中地理课程旨在使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学会运用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自然与人文环境,提高                                
                                
                             
							 
                            
                                
                                
                                    面对当今社会快速变革的形式,我国教育领域的改革一直未曾停止,在全面推进地理课程素质教育方面也进行了诸多的尝试。2017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提出了地理教育要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尽管区域认知能力是高中地理的四大核心素养之一,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在培养高中生的区域认知能力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当前高中地理课堂中基于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来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