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互联网规模的增长水平令世界侧目,网络已经成为当前现实世界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在这一过程中,许多上市公司抓住机遇,依托转型升级战略成功获取互联网发展所带来的互联网红利并“富”了起来,大批互联网、文化娱乐、零售等行业的上市公司凭借着生产经营与网络融合优势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网络舆情一方面可以方便企业信息传播和资源共享,扩大企业的宣传渠道,拉近与用户的距离;但另一方面,关于企业的不良网络舆情信息,例如网络谣言、负面消息、欺诈信息等,给企业舆论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更为重要的是,负面网络舆情可能对企业的经营环境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尤其是与网络高度绑定的文娱企业,将造成企业股价下跌、声誉受损、融资受阻、营销困难等多种问题,进而导致企业价值的快速下跌。因此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网络舆情为企业价值带来的影响。从现有研究来看,目前研究主要的局限性在于:一是对网络舆情维度的划分不够全面,现有研究主要通过将网络舆情情感进行量化来分析其对企业价值造成的影响,而没有结合其他属性分析网络舆情的影响作用。二是对网络舆情的量化还不够细致。目前多数研究仅对网络舆情情感做正、负分类,这种二分类诚然能够反应网络舆情的立场,但相同立场的不同网络舆情信息也会表现出不同情感强度,情感值的度量也是分析网络舆情影响企业价值的关键因素。三是已有研究表明,网络舆情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并非直接的、线性的,仅关注网络舆情直接影响企业价值的路径难于全面反映影响效应。因此,为验证网络舆情的哪些方面能够对企业的外部价值和内部价值造成影响,网络舆情是通过怎样的机制改变企业经营融资环境,以及哪些因素能够通过间接影响导致企业价值的改变。基于此,本文以行为金融理论、信号传递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为理论基础,以370万条文娱行业上市公司微博网络舆情数据为基础,将网络舆情划分为情感、规模、影响力三个维度,分别验证各个维度对企业价值的直接与间接影响,通过利用卷积神经网络(CNN)与情感词典相结合的方式得出网络舆情情感指数,以创新性的方式方法量化网络舆情三个维度,并研究网络舆情的各个维度对企业价值的直接影响。根据前人研究发现网络舆情能够影响投资者与债权人对企业经营预期的判断,并进而影响企业价值。因此,得出融资约束、投资者反应作为中介变量加入到影响路径中,并验证网络舆情影响融资约束、投资者反应,并进而影响企业价值的传导路径。最后分析企业规模、公司声誉作为调节变量,对网络舆情影响企业价值效果的调节作用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首先,网络舆情中的部分属性的量级能够造成企业价值改变,网络舆情的正面情感越强则越能促进企业价值的提升,反之则企业价值表现出降低。同时,网络舆情规模能够扩大企业曝光度,提高企业价值。网络舆情的影响力并没有像预想中的一样对企业价值产生影响,在网络发展的同时网民素质也在同步提升,意见领袖效应带来的影响效果已经远不如从前,因此网络舆情影响力的影响效果也并未体现。进一步研究表明,融资约束能够起到明显的中介作用,因此网络舆情能够通过投资人与债权人的途径分别对股价与融资造成影响,并进而带动企业内部价值与外部价值的变化。投资者反应也同样起到中介作用,网络舆情释放信号所传递的消息面信息对企业股价也是关键的影响因素,能够显著影响企业股票的交易热度,进而造成股价波动率的变化,使企业内部价值改变。在调节因素方面,企业规模与公司声誉是企业抵御网络舆情风险的关键因素,企业规模越大则抗风险能力越强,能够降低负面网络舆情带来的影响,减少企业价值的减值,同样的,公司声誉带来的利益相关者信任也能够降低负面网络舆情影响。与现有研究相比,本文的主要理论贡献包括:第一,拓展了网络舆情影响企业价值的理论研究方向。现有关于网络舆情对企业价值影响的研究还是较为匮乏,多数研究基于企业经营、财务、环境等方面对企业价值的影响进行探究。本文从网络舆情对企业价值的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丰富了企业价值影响因素的研究方向。第二,丰富了网络舆情的度量方法。本文结合传播学、情报学、经济学领域的研究,将网络舆情分为情感、规模、影响力三个维度,并构建了结合卷积神经网络与情感词典的情感分析方法以及层次分析法等多种量化方法来分别对三个维度进行量化,进一步丰富了网络舆情的测度方法。第三,揭示网络舆情对企业价值影响的传导路径。本文依托于行为金融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信号传递理论等经典理论,分析网络舆情对上市公司的融资约束、投资者反应的影响,并进而作用于企业价值的传导路径,能够从多个层面系统揭示网络舆情影响企业价值的影响方式,进一步扩展网络舆情影响企业价值领域研究的深度。第四,总结了调节网络舆情各个维度的调节因素。通过总结前人研究经验,发现企业规模和公司声誉对网络舆情影响能力的调节作用,并通过假设检验验证了企业的规模和声誉则能减少企业在面对负面舆情事件时候的公关管理问题,但同样也减少积极网络舆情发展带来的企业价值。管理建议是:第一,提升风险意识,建立现代企业网络舆情管理制度,改善企业的网络舆论环境。上市公司要重视企业新闻宣传与舆情引导工作,结合自身企业框架与业务特点组建舆情管理团队、监控与处置机制。第二,提高企业抗网络舆情风险能力,建立科学规范的应急响应程序,升级企业舆情的信息采集系统,从内部提升企业人员素质。第三,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护企业网络营销环境。政府部门应担负起媒体报道客观求实的引导责任和舆论监管的主体责任,特别是加强对互联网等新媒体舆情监管的探索,为企业营造良好的网络营销环境。第四,树立网民正确舆论道德理念,疏堵结合协助舆情监管机构做好道德建设。在舆情出现正面或负面情感倾向时企业应配合舆情监管机构及时通过整改自身或引导舆情发展方向,疏堵结合来降低网络舆情对企业价值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