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源性κ-阿片肽介导的缺血后处理心肌保护作用

来源 :第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51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内源性κ-阿片受体(κ-OR)的激动剂强啡肽在触发缺血后处理(postconditioning,Postcon)中的抗凋亡作用及潜在机制。  方法:  除了对照组(假手术组),SD大鼠(每组6只)制作缺血再灌注模型,进行了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闭合30分钟后,再灌注2小时伴有或不伴有缺血后处理。在再灌注前5分钟静脉注射选择性κ-受体拮抗剂nor-binaltorphimine(nor-BNI)。实验分为5组,分别是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后处理组,缺血再灌注+BNI组以及缺血后处理+BNI组。实验过程中连续监测血压,心率,左心室内压及其微分等指标。实验结束后取心脏组织分别采用氯化三苯四染色测定心肌梗死面积;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血浆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和心肌细胞凋亡蛋白酶-3(caspase-3)活性;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用ELISA法检测血清和心肌中强啡肽含量。  结果:  缺血/再灌注(I/R组)组的梗死面积,caspase-3活性,细胞凋亡指数,CK和LDH活性等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I/R组相比,Postcon明显减少梗死面积,caspase-3活性,细胞凋亡指数,CK及LDH活性(P<0.01)。Postcon可使强啡肽含量显著增加(P<0.01)。除强啡肽含量外,上述所有的作用均被选择性κ-受体拮抗剂nor-BNI所阻断。  结论:  缺血后处理具有明显的心脏保护作用,该作用至少部分是通过增加内源性强啡肽的水平继而激活κ-OR来介导的。
其他文献
本文以网络营销课程的网络直播教学情况为例,基于学习平台对教学内容、教学效果控制等方面进行设计和实践,以期探索网络直播教学模式,提升直播教学效果与质量.
背景: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是亚洲东南部及非洲地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肝癌发病率高,预后差,及早发现和诊断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非常重要意义。临床上,对于超声和AFP诊
“互联网+”是近年来传统行业发展的显著趋势.在这样的大时代下,文化创意设计也突破原有的桎梏,与新型艺术传媒进行互动合作.艺术传媒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实现了对文化
目的:对从临床分离的弗劳地枸橼酸杆菌(标本号90757)产生的CMY-39型AmpC酶蛋白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和酶特性研究。方法:(1)对弗劳地枸橼酸杆菌作头孢西丁敏感试验及三维试验以检测AmpC
摘要:高职校语文新教材(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推荐教材、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教学用书)第一册语文课本文言文难度较大,只有抓住教学的关键——引导学生攻克语言关和文学关,才能使语文课程改革的教学效果显示出来。  关键词:高职校语文新教材;文言文;语言关;文学关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的性质做了明确的阐释:“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课程在本轮教研改革中重点以围绕地域文化特色设置实践课程内容与形式,将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转变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模式,启发学生更多地关注身边的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