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是亚洲东南部及非洲地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肝癌发病率高,预后差,及早发现和诊断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非常重要意义。临床上,对于超声和AFP诊断有困难的肝占位性病变,细针穿刺活检被认为是明确病变性质的重要手段。然而,组织学上鉴别早期高分化肝癌和某些良性病变(例如肝不典型增生结节,Dysplastic nodule,DN)是常规病理论断工作的难点之一。目前,临床上应用于组织学诊断的免疫组化标记物(如AFP,CD34及CEA等)存在着很多的局限性,尤其是在穿刺活检组织。因此,临床上急需要能够特异且敏感地鉴别高分化肝癌和不典型增生结节的免疫组化标记物。EZH2(enhancer ofzeste homolog2)是多梳基因家族成员的主要催化单位,EZH2被证明是唯一催化组蛋白3的27赖氨酸(H3K27)甲基化和调节转录沉默的甲基转移酶。最近研究发现EZH2在大部分肝细胞癌组织中呈现高表达,在绝大多数癌旁肝组织呈阴性表达。并且EZH2的过表达与肝癌的侵袭性和预后差密切相关。然而,EZH2在肝细胞癌诊断和H3K27me3在肝癌患者预后中的作用目前尚未见有报道。
目的:⑴探讨EZH2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作用,并跟文献报道具有潜在诊断价值的分子标记HSP70和GPC3相比较分析联合诊断的意义;⑵探讨EZH2和H3K27me3表达在肝细胞癌预后中的作用及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①用Western blotting及荧光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在肝细胞癌和非肿瘤肝组织的EZH2蛋白表达及基因扩增水平;②收集2003年3月至2008年5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肿瘤医院病理科诊断的338例随机选取原发性肝细胞癌和37例肝不典型增生结节的石蜡标本;另外,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医院和广东省人民医院病理科诊断的129例肝穿刺活检标本;③运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EZH2、HSP70(heat shock protein70)、GPC3(glypican)及H3K27me3在肝细胞癌组织及非恶性肝组织的表达情况。
结果:⑴Western blotting显示EZH2在肝癌细胞株及组织中表达上调,而对应非肿瘤的肝细胞及组织则基本不表达。⑵在实验组,半定量IHC结果分析显示EZH2在肝癌的平均表达强度为65.94%,而癌旁肝组织则为2.41%。⑶在验证组,ROC曲线分析显示EZH2作为肝细胞癌诊断标记的敏感性、特异性和AUC分别为83.3%、90.9%和0.935;HSP70作为肝细胞癌诊断标记的敏感性、特异性和AUC分别为82.8%、92.7%和0.936,而GPC3的敏感性、特异性和AUC分别为77.0%、90.4%和0.890。当三指标联合,其敏感性、特异性和AUC分别提高至89.7%、94.5%和0.957。⑷在肝穿刺标本,三项标记中至少一项阳性在大再生性结节(LRN)和肝腺瘤(HA),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不典型增生结节(DN),高分化肝细胞癌(WDHCC)和中低分化肝细胞癌(MD/PD HCC)的表达率分别为0/12,2/20,7/25,16/18,54/54;当三项标记中至少两项呈阳性时,其表达率在LRN和HA,FNH,DN,WD HCC和MD/PD HCC的表达率分别为0/12,0/20,0/25,11/18,47/54。⑸荧光原位杂交显示约6.7%肝癌组织显示EZH2高扩增。⑹单变量和多变量生存分析均证实EZIE和H3K27me3高表达是肝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分子标记(P<0.05)。⑺相关分析显示EZH2和H3K27me3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呈现明显的正相关(P=0.005)。
结论:①免疫组化EZH2可作为肝细胞癌新型可靠的诊断标记物;②EZH2联合HSP70和GPC3能够提高肝穿刺标本中肝细胞癌的诊断准确率;③EZH2和H3K27me3表达是肝细胞癌患者独立的预后因素;④EZH2调节H3K27三甲基化在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