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资源空间配置非均衡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0123456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一个国家(地区)所拥有的金融资源对其经济增长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金融资源的空间配置应该成为研究主题。本研究初步构建了一个分析中国金融资源空间配置的理论框架。运用空间经济学的自由资本模型对金融资源空间配置进行了理论分析,实证分析了中国金融资源空间配置的现实特征及表现,定性分析了中国金融资源空间配置非均衡的一般性原因和特殊性原因,在此基础上从要素禀赋因素、空间经济学因素和市场化因素等方面构建了14个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了中国金融资源空间配置的非均衡性,将经济增长分解为资本形成、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口值、进出口总值、财政收入、技术创新等经济指标体系,运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了中国金融资源空间配置非均衡的经济影响,得出了主要结论:中国金融资源空间配置的主要特征是非均衡,表现是金融资源从经济落后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影响金融资源空间配置的主要因素是要素禀赋指标中的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上市公司、资本形成总额、保费收入、专利授权数和空间经济学指标中的消费支出、产业份额等指标以及市场化指标中的开放度等,空间经济学指标中的人均GDP、交易成本以及市场化指标中市场化程度等指标也是影响金融资源空间配置的重要因素;中国省级行政区和东中西东北四大区域,金融资源的空间配置呈现非均衡性;金融资源空间配置非均衡对不同区域的经济影响差异较大,金融资源空间配置非均衡是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因此应促进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提高产业份额、扩大市场规模、激励技术创新、提高人均GDP水平、推进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和提到贸易自由度等,以降低不对称程度,同时还应该实施差异性的金融结构政策、差异性的金融市场政策、差异性的区域货币政策和差异性的金融监管政策等来促进金融资源的空间配置均衡。
其他文献
进入了数字化信息时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现代教学技术的运用,课堂教学由传统的“认知型、灌输型、封闭型、统一型”开始向“视、听、说”的教学模式转变。英语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发展,培养学生的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在课堂上得以体现,听、说、读、写综合训练得以加强,人文教育思想得到渗透。  一、多媒体手段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效能  1.创设教学意境,激发学习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引起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根据―推-拉‖理论,引起人口流动的作用力分别来自原住地推力与流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