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一个国家(地区)所拥有的金融资源对其经济增长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金融资源的空间配置应该成为研究主题。本研究初步构建了一个分析中国金融资源空间配置的理论框架。运用空间经济学的自由资本模型对金融资源空间配置进行了理论分析,实证分析了中国金融资源空间配置的现实特征及表现,定性分析了中国金融资源空间配置非均衡的一般性原因和特殊性原因,在此基础上从要素禀赋因素、空间经济学因素和市场化因素等方面构建了14个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了中国金融资源空间配置的非均衡性,将经济增长分解为资本形成、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口值、进出口总值、财政收入、技术创新等经济指标体系,运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了中国金融资源空间配置非均衡的经济影响,得出了主要结论:中国金融资源空间配置的主要特征是非均衡,表现是金融资源从经济落后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影响金融资源空间配置的主要因素是要素禀赋指标中的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上市公司、资本形成总额、保费收入、专利授权数和空间经济学指标中的消费支出、产业份额等指标以及市场化指标中的开放度等,空间经济学指标中的人均GDP、交易成本以及市场化指标中市场化程度等指标也是影响金融资源空间配置的重要因素;中国省级行政区和东中西东北四大区域,金融资源的空间配置呈现非均衡性;金融资源空间配置非均衡对不同区域的经济影响差异较大,金融资源空间配置非均衡是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因此应促进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提高产业份额、扩大市场规模、激励技术创新、提高人均GDP水平、推进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和提到贸易自由度等,以降低不对称程度,同时还应该实施差异性的金融结构政策、差异性的金融市场政策、差异性的区域货币政策和差异性的金融监管政策等来促进金融资源的空间配置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