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20年来,我国证券市场和资本市场经历着快速的发展变革,但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显现出许多因体制不完善所带来的问题,盈余管理问题就是其中之一。近几年,我国上市公司不断曝出信息披露丑闻,会计学界、社会监管部门和企业内外部投资者也将目光投向企业盈余管理问题,对于盈余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有效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盈余信息的质量不但能够反映出管理层对股东的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同时也是广大中小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关心的重要信息,高质量的盈余信息不仅能够真实的反应企业的经营状况,而且能够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是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决策的前提之一,也是市场有效发展的标志之一。企业治理机制不成熟和不完善是造成企业管理当局操纵盈余信息的重要原因,而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股权结构。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不断深入进行,我国股权结构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但股权结构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一股独大”的现象虽得以缓解,但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占据一定位置。股权过度集中于国有股,而国有股本身主体缺失,又带来了“内部人控制”问题,因此,对于我国股权机构与盈余管理关系的研究非常必要。西方资本市场发展较早,相关方面的体制和制度也都较为成熟和完善,对于盈余管理的研究也更为深入和全面,我国资本市场虽然发展迅速,但起步较晚,近几年由于对盈余管理的重视,其相关方面的的研究也在增多和深入,起初我国会计学者更多关注与盈余管理的真是存在性和盈余管理发生的时间,现在逐步深入到对盈余管理的动机、手段和影响因素方面,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研究对盈余管理研究的基础上从股权集中度、股权构成和股权属性等角度探讨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情况。本文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部分。该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指出本文对于盈余管理和股权结构关系研究的切入点,以及本文的创新点和结构安排。第二部分是主要包括国内外关于盈余管理和股权结构研究的文献综述,以及盈余管理的相关概念、动机和理论基础,股权结构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和盈余管理的现状。具体讨论了股权结构的新特征和盈余管理的主体、类型和手段方法。第四部分是实证检验部分。对本文所选用的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进行描述,提出本文研究假设,回顾国内外盈余管理计量模型,并在原有模型上提出本文所选用的新的计量模型并计算出各年操纵性应计利润。然后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回归分析两种方法对代表股权结构的各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关系进行检验并与研究假设相对比。第五部分是结论和建议部分。该部分叙述了对股权结构对盈余管理影响的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的结论,并依照我国具体国情提出优化股权结构和抑制企业盈余管理的建议。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在于:在研究方法上,不是单一的选择理论规范研究或实证研究为研究方法,而是将二者相结合,先用理论对本文所研究课题进行分析,得出理论结论,然后依据结论设计变量选取模型,采用实证方法对理论结论进行检验。本文选取股改深入进行几年后的后股改时代为本文研究的切入点,以2009到2011年三年的样本数据为研究对象,详细的论述了后股改时代中我国股权结构新面貌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对机构投资者持股与盈余管理之问的关系的研究,本文选用的是机构投资者持股数量占股本总数的比例,而并非其占流通股数量的比例。本文认为:以整体总股本为基数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更具有研究意义,更可以看出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整体股权结构中的地位,对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作用的研究也更准确。本文建立了新的盈余管理的替代变量操纵性应计利润的计量模型,在陆建桥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期间费用变化额和线下项目变化额两个自变量,并回归分析了自变量的显著性,最终选取显著自变量来计算操纵性应计利润,衡量企业盈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