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是青少年发生猝死的主要病因之一。多种病毒感染可引起心肌炎,如柯萨奇病毒、巨细胞病毒、埃可病毒、HIV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腺病毒等,其中以肠道病毒尤其是柯萨奇病毒B3型(Coxsackievirus B3 type,CVB3)感染最为常见。大量研究表明,病毒对心肌细胞的直接伤害和过强的免疫应答是心肌发生炎症的主要原因,其中过强的免疫应答引起的炎症反应是最主要的致病原因。巨噬细胞在CVB3感染的早期是首先被招募心脏组织的炎症浸润细胞,代表了病毒性心肌炎早期主要浸润细胞,已有文献提示巨噬细胞主要通过分泌促炎性细胞因子参与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细胞损伤与局部炎性细胞的浸润密切相关,因此我们重点关注在病毒性心肌炎中起重要作用的巨噬细胞。Dpep2是一个GPI锚定的蛋白分子,它可以水解白细胞三烯LTD4成LTE4,而白细胞三烯LTE4与人类的皮肤,消化道,心脏的炎症性疾病相关,因此本研究我们重点探讨巨噬细胞来源的Dpep2在病毒性心肌炎中的作用。我们用CVB3病毒感染BALB/c雄性小鼠,建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模型,动态检测了Dpep2在心脏组织的表达变化,我们发现Dpep2的表达水平从第一天开始上升,第三天达到最高,提示我们Dpep2有可能参与病毒性心肌炎。接着我们通过小鼠尾静脉注射PEI包裹的Dpep2下调表达质粒,结果发现下调Dpep2表达后,感染小鼠的生存率明显降低,心肌炎的病情明显加重,而心肌中病毒复制量没有明显改变。同样方法上调Dpep2在小鼠体内表达后,发现小鼠心肌炎症状得到改善,而心肌中病毒复制量没有明显改变,这些结果提示我们Dpep2可能通过调控炎症反应参与病毒性心肌炎。我们进一步用流式的方法分离PBS组和CVB3感染7天后小鼠心脏组织中浸润的巨噬细胞,用Real-time PCR的方法检测Dpep2在其中的表达变化,结果我们发现Dpep2在浸润的巨噬细胞中呈现明显上调表达。为了进一步研究巨噬细胞Dpep2在CVB3诱导的心肌炎中的作用,我们构建了特异性敲除巨噬细胞Dpep2的小鼠并建立CVB3诱导的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炎模型,结果发现敲除巨噬细胞的Dpep2后,病毒性心肌炎的病情明显加重,并通过体外实验证实了Dpep2可能通过NF-κB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为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提供了的潜在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