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育婴堂作为我国传统社会育婴慈幼事业中的一种特色机构,在历史中有着独特的地位与作用。保定育婴堂成立于同治年间,它是一所主要以收养女婴为主,男女婴兼收的慈善救济机构,也是直隶地区慈善救济组织的典型代表,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质。北京政府时期,保定育婴堂的组织结构进一步完善,始设堂长一职,且增设会计、庶务、文牍等职员,职责明确,分工合作,在组织人事管理方面初步实现了规范化。在资金运转方面,保定育婴堂也初步实现了经费来源的多源化、资金管理的社会化。此时期,保定育婴堂积极吸收西方“教养兼施”的救助理念,既对失依儿童进行养育,又对失依儿童进行文化教育或职业技能教育,同时也对其他弱势群体积极展开救助,充分地发挥了育婴堂的养育、教育、救助、互动交往等各种社会功能。与晚清时期相比,保定育婴堂的救助水平得到了较大提升。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保定育婴堂在发展中亦遇到各种问题,如存在资金不足、管理不当、浮滥虚糜等问题。为保证机构的良好运转,保定育婴堂亦不断调整各种应对措施。对北京政府时期保定育婴堂的管理、运转及救助方式进行研究,可为当今社会救助失依儿童及其他弱势群体提供一定的历史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