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育婴堂研究(1912-1928)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fuq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育婴堂作为我国传统社会育婴慈幼事业中的一种特色机构,在历史中有着独特的地位与作用。保定育婴堂成立于同治年间,它是一所主要以收养女婴为主,男女婴兼收的慈善救济机构,也是直隶地区慈善救济组织的典型代表,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质。北京政府时期,保定育婴堂的组织结构进一步完善,始设堂长一职,且增设会计、庶务、文牍等职员,职责明确,分工合作,在组织人事管理方面初步实现了规范化。在资金运转方面,保定育婴堂也初步实现了经费来源的多源化、资金管理的社会化。此时期,保定育婴堂积极吸收西方“教养兼施”的救助理念,既对失依儿童进行养育,又对失依儿童进行文化教育或职业技能教育,同时也对其他弱势群体积极展开救助,充分地发挥了育婴堂的养育、教育、救助、互动交往等各种社会功能。与晚清时期相比,保定育婴堂的救助水平得到了较大提升。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保定育婴堂在发展中亦遇到各种问题,如存在资金不足、管理不当、浮滥虚糜等问题。为保证机构的良好运转,保定育婴堂亦不断调整各种应对措施。对北京政府时期保定育婴堂的管理、运转及救助方式进行研究,可为当今社会救助失依儿童及其他弱势群体提供一定的历史借鉴。
其他文献
民国时期成都的慈善团体与社会救济事业十分活跃。20世纪20——40年代,成都先后出现了100多个慈善团体,而民间慈善团体占绝大多数。总的说来,这个时期的民间慈善团体以传统施善
本文试图以李鸿章幕府中重要一员周馥为视角,对二者之间的关系作一个浅略的探讨。 全文分为五部分: 绪论,介绍选题缘起、相关学术史回顾以及本文研究方法。 第一章,论述
语法化是指语法范畴或语法成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或现象,最典型的表现是语言中意义实在的词汇或结构式演变成无实在意义、仅表语法功能的语法成分,或者一个较虚的语法成分变成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