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电影媒介作为20世纪最为繁荣的大众媒介之一,不仅开启了大众传播研究,同时也是文化工业理论的核心论述对象。“文化工业”是法兰克福学派最为人所熟知的理论,作为文化工业理论提出者的阿多诺自然也备受关注。阿多诺采用了一种与当时电影评论家截然不同的态度来审视电影:他并非拘泥于电影内容本身,而是不断思考与追问电影背后的权利操控关系、电影与观众和社会相互作用影响等问题。这样的理论视角超越了电影的内容分析进而转化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影媒介作为20世纪最为繁荣的大众媒介之一,不仅开启了大众传播研究,同时也是文化工业理论的核心论述对象。“文化工业”是法兰克福学派最为人所熟知的理论,作为文化工业理论提出者的阿多诺自然也备受关注。阿多诺采用了一种与当时电影评论家截然不同的态度来审视电影:他并非拘泥于电影内容本身,而是不断思考与追问电影背后的权利操控关系、电影与观众和社会相互作用影响等问题。这样的理论视角超越了电影的内容分析进而转化为媒介研究,甚至可以说,阿多诺对于电影媒介的研究,开辟了法兰克福学派媒介批判的研究路径与范式。在《启蒙辩证法》中,电影媒介是文化工业的实践批判对象,在文本中,阿多诺对电影这一媒介进行了激烈的批判,他将电影称为“塞壬的歌声”、“元首的嚎叫”。因此,阿多诺所被呈现的电影媒介观念无疑是负面的、批判的、消极的。上述观点自然正确并且也代表了学者们长期以来对阿多诺电影媒介的看法。但纵观阿多诺的学术生涯,电影这一媒介并非仅仅是文化工业理论的注脚。从早年阿多诺与本雅明的“争论”,到流亡美国时期所进行的研究,再到重回德国时期,阿多诺对于电影媒介的研究从未停止,其电影媒介观念也绝非一句“文化工业”可一言蔽之。本文核心观点认为,阿多诺的电影媒介观念蕴含其媒介观念的精华,是超越“文化工业”的。这种超越并非是对于“文化工业”的简单否定,而是在否定中同时带着肯定,是一种辩证的媒介观念。鉴于此,本文试图对阿多诺的电影媒介观念进行一个系统的论述和研究。阿多诺并非简单的将电影媒介视为文化工业的产物,阿多诺电影媒介观念是阿多诺学术生涯和其理论体系的一个切面,作为大众媒介的电影在二十世纪有自身的媒介特性,于此同时阿多诺对于电影媒介也有自身独到的见解和看法:在电影媒介尚未兴盛之时,阿多诺通过与本雅明的书信交流,启发了他思考关于电影媒介所使用的“复制”技术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在美国流亡时期虽然在《启蒙辩证法》中批判电影媒介,但是并没有否定其产生积极影响的可能,在同时期与艾斯勒合著的《为电影作曲》中阿多诺就开始频繁的讨论电影产生积极影响的可能;重回德国后,阿多诺更是以“德国新电影”运动为参考,对于电影媒介如何成为“自律艺术”展开了更为系统的思考。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蓬勃发展,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文交往日益密切,越来越多的外国官员来华进修参观。为这些来华官员提供翻译的服务的译员就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译员有责任将讲座的内容如实传递给外国官员,确保他们不虚此行,学有所成。本文的理论基础是吉尔教授于1995年提出认知负荷模型。吉尔的认知负荷模型理论基于认知心理学,主要描述了口译员在翻译活动中的注意力分布。在他的理论中,他指出口译是一
《大地》是美国作家赛珍珠的代表作之一。作者曾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大地》中的文化负载词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在翻译这部文学作品时,译者需要充分了解原作的文化背景,才能最大程度的将故事和人物情感还原。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大地》进行研究,但鲜少有学者从《大地》中文化负载词层面切入,研究大陆和台湾两个译本在实际翻译操作方面的差异。本文以图里翻译规范理论为指导,探讨大陆和台湾两个译者在翻译《大地》文
近些年来,中国武侠小说引起了外海外读者的注意,渐渐走出国门。一代武侠小说巨匠古龙先生的小说是中国文化的产物,也是中国文化的传承。翻译古龙的小说会大大促进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但是,在翻译中,翻译中的文化缺省问题以及修辞问题为武侠小说的外译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所以在这方面需要更多的研究以为中国文学作品外译提供借鉴。本研究以关联翻译理论为理论基础,以古龙《天涯明月刀》和RWX的英译本为语料,审慎分析涉及文化
中等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随着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框架发布,探索和研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研究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践创新素养为主题,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和班主任角色,通过大量的走访调研和数据分析,探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践创新素养的培育问题。绪论部分阐述了本选题的缘由,指出在大力发展职业教
口译研究领域在近20年已有很多细分方向,主要集中在口译理论基础、口译教学研究和口译应用研究等方面;口译理论与语言学、认知心理学等跨学科研究相结合成为趋势,对口译应用发展起着促进作用。但是口译应用研究最难的部分在于信息处理过程的研究。因为口译信息处理过程涉及到多种复杂的机制,受语言、语境、口译活动参与者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译员在学习扎实口译理论的同时,要了解口译信息处理过程并掌握其策略。杨承淑将吉尔
我国对罪犯主要是通过劳动、教育等手段进行改造,用这种方式改造罪犯有着显著的成效。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确立了通过劳动改造等手段来改造罪犯的制度,其中最具标志性的事件是国务院对此颁布了罪犯改造管理条例;在20世纪90年代,第八届人大常委对《监狱法》进行了讨论和审议,决定通过此法律,由此劳动改造的法律地位才被确立,也就是说实施劳动改造有了法律作为保障;与此同时,我国开始施行劳动改造制度,并成功改造了许多罪
70年来,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政策走过了探索和重建(1949-1956)、强化和偏执(1957-1976)、调整和改进(1977-2000)、深化和创新(2001-2019)四个阶段,体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也存在劳动教育课程政策和体制机制不健全、劳动教育的主体过于单一、没有把劳动教育实施效果及考核评价纳入整体的评价机制、劳动教育基础理论的研究比较薄弱等问题。在新的时代,深化劳
新世纪以来,随着学前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学界和公众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认识日益强化。在我国,长期以来对学前教育的定性模糊,既认可学前教育,尤其是3-6岁的幼儿园教育阶段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又在实践中将学前教育列于义务教育之外,基本交给市场力量运作。特殊定位使得学前教育无论是发展规模还是发展速度,都滞后于其他教育阶段,出现了以“入园难”、“入园贵”为代表的社会现实。随着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
社交媒体为个体的情感提供了表达渠道,“后真相”的舆论环境表明了情感已不局限于个体的表达而是嵌入了公共议题之中,依于此,情感与传播的研究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但研究多集中于将情感作为社会动员武器用于提高传播效果,而情感是如何嵌入到公共议题之中的过程机制尚乏深究。本文以此为出发点,采用个案研究和文本分析方法,以近年来具备舆论多次转变、情感多元发展且影响力大的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为案例,聚焦于媒体内容如何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时尚潮流资讯快速传播,服装行业的“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属于我们自己的本土特色越来越模糊,加之近年来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致使传统文化与时尚潮流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尤其现在中国在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时尚界的“中国风”在国际潮流服饰中愈演愈烈,中国的传统文化成为各大潮牌服饰的设计素材。而作为我们国内本土的设计师品牌更应该保护和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深入研究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