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探讨“芪地固肾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推广应用“芪地固肾片”治疗膜性肾病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选60只健康SPFSD雄性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置于代谢笼内检测24h尿蛋白定量,对于24h尿蛋白定量<5mg/24h者编号。随机抽取10只作为空白组,其余5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盐酸贝那普利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每组10只进行造模。即将1mgC-BSA加入到0.5mlPBS(PH为7.4)中配制成溶液,然后与同等剂量弗氏不完全佐剂充分乳化,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的背部、双侧腹股沟及腋下多点皮下注射进行预免疫(隔日一次),一周3次。预免疫1周后,开始正式免疫,即造模大鼠隔日一次尾静脉注射C-BSA,剂量为16mg/kg(注射前用1mlPBS配成溶液),每周注射3次,连续注射4周。空白组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造模结束后检测24h尿蛋白定量>20mg/24h者为造模成功。造模成功后开始灌胃治疗,灌胃治疗共4周,其中盐酸贝那普利组按10mg/kg/d给药,中药低剂量组按138mg/kg/d给药,中药中剂量组按275mg/kg/d给药,中药高剂量组按550mg/kg/d给药(空白组及模型组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期间3次/周观察大鼠一般状况,第2、4周各检测大鼠24h尿蛋白定量、肌酐、尿素氮、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白蛋白、总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取肾组织行光镜(HE、PASM、Masson染色)、电镜检查。
结果:1.24h尿蛋白定量:治疗2周时,各组无差异(P>0.05);4周后,与模型组比较,中药高剂量组与盐酸贝那普利组有显著差异(P<0.01),中药中剂量组有差异(P<0.05),低剂量组无差异;与盐酸贝那普利组比较,中药中、高剂量组无差异(P>0.05),中药低剂量组有差异(P<0.05)。2.总蛋白、白蛋白:总蛋白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有显著差异(P<0.01),中药低剂量组有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高剂量组、盐酸贝那普利组有显著差异(P<0.01),中药中剂量组有差异(P<0.05)。白蛋白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有显著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盐酸贝那普利组有显著差异(P<0.01),中药高剂量组有差异(P<0.05)。3.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甘油三酯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显著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盐酸贝那普利组、中药高剂量组显著差异(P<0.01),中药中剂量组有差异(P<0.05)。总胆固醇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显著差异(P<0.01),中药中剂量组有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及盐酸贝那普利组显著差异(P<0.01)。4.血清尿素氮、肌酐(BUN、Cr):尿素氮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有显著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盐酸贝那普利组、中药高剂量组显著差异(P<0.01)。肌酐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有显著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和盐酸贝那普利组显著差异(P<0.01)。5.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各组均为差异。6.肾脏病理:模型组病理改变严重,中药高剂量组肾脏病理改变明显轻于模型组,与盐酸贝那普利组相当,中、低剂量组变化不明显,基本同模型组。
结论:1.大鼠C-BSA膜性肾病模型制作成功;2.芪地固肾片能降低模型大鼠24h尿蛋白定量,效果显著;3.中药高剂量组有效性最好,中剂量组有效但不如高剂量组,低剂量组无效;4.芪地固肾片药物安全,短期不会导致肝损害。
方法:选60只健康SPFSD雄性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置于代谢笼内检测24h尿蛋白定量,对于24h尿蛋白定量<5mg/24h者编号。随机抽取10只作为空白组,其余5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盐酸贝那普利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每组10只进行造模。即将1mgC-BSA加入到0.5mlPBS(PH为7.4)中配制成溶液,然后与同等剂量弗氏不完全佐剂充分乳化,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的背部、双侧腹股沟及腋下多点皮下注射进行预免疫(隔日一次),一周3次。预免疫1周后,开始正式免疫,即造模大鼠隔日一次尾静脉注射C-BSA,剂量为16mg/kg(注射前用1mlPBS配成溶液),每周注射3次,连续注射4周。空白组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造模结束后检测24h尿蛋白定量>20mg/24h者为造模成功。造模成功后开始灌胃治疗,灌胃治疗共4周,其中盐酸贝那普利组按10mg/kg/d给药,中药低剂量组按138mg/kg/d给药,中药中剂量组按275mg/kg/d给药,中药高剂量组按550mg/kg/d给药(空白组及模型组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期间3次/周观察大鼠一般状况,第2、4周各检测大鼠24h尿蛋白定量、肌酐、尿素氮、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白蛋白、总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取肾组织行光镜(HE、PASM、Masson染色)、电镜检查。
结果:1.24h尿蛋白定量:治疗2周时,各组无差异(P>0.05);4周后,与模型组比较,中药高剂量组与盐酸贝那普利组有显著差异(P<0.01),中药中剂量组有差异(P<0.05),低剂量组无差异;与盐酸贝那普利组比较,中药中、高剂量组无差异(P>0.05),中药低剂量组有差异(P<0.05)。2.总蛋白、白蛋白:总蛋白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有显著差异(P<0.01),中药低剂量组有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高剂量组、盐酸贝那普利组有显著差异(P<0.01),中药中剂量组有差异(P<0.05)。白蛋白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有显著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盐酸贝那普利组有显著差异(P<0.01),中药高剂量组有差异(P<0.05)。3.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甘油三酯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显著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盐酸贝那普利组、中药高剂量组显著差异(P<0.01),中药中剂量组有差异(P<0.05)。总胆固醇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显著差异(P<0.01),中药中剂量组有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及盐酸贝那普利组显著差异(P<0.01)。4.血清尿素氮、肌酐(BUN、Cr):尿素氮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有显著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盐酸贝那普利组、中药高剂量组显著差异(P<0.01)。肌酐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有显著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和盐酸贝那普利组显著差异(P<0.01)。5.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各组均为差异。6.肾脏病理:模型组病理改变严重,中药高剂量组肾脏病理改变明显轻于模型组,与盐酸贝那普利组相当,中、低剂量组变化不明显,基本同模型组。
结论:1.大鼠C-BSA膜性肾病模型制作成功;2.芪地固肾片能降低模型大鼠24h尿蛋白定量,效果显著;3.中药高剂量组有效性最好,中剂量组有效但不如高剂量组,低剂量组无效;4.芪地固肾片药物安全,短期不会导致肝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