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 RRD)患者相对比,试图发现脉络膜脱离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 associated with choroidal detachment, RRDCD)的发病过程中潜在的生物标记物并详细探讨RRDCD的代谢途径,从而进一步阐明该疾病的病因。本实验首次使用代谢组学的方法对RRDCD进行研究,并期望对其病理学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明确的方向。[方法]研究使用液态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仪来检测RRD以及RRDCD的玻璃体液标本。一共对29个样本(14个RRD,15个RRDCD)进行分析。我们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对结果进行Bonferroni校正的单因素方差统计分析。代谢结果通过检索生物体液代谢数据库(Biofluid Metabolites Database)和人类代谢组数据库(Human Metabolome Database)来鉴定离子的种类。[结果]在所有已知的代谢结果中,一共有256种离子(VIP>1)在实验组和对照组间存在显著差异,我们进一步通过搜索并比对生物体液代谢数据库和人类代谢组数据库,其中24个(23个正离子,1个负离子)离子能够被确定具体属性。通过对KEGG代谢数据库的查询,发现相关代谢产物的代谢通路与增殖、炎症反应及血液动力学改变相关。[结论]本研究采用代谢组学技术成功地探索了RRDCD玻璃体液的代谢物成分,发现确实存在与该疾病相关的代谢变化,同时代谢组学能够发现RRD与RRDCD玻璃体液之间的显著差异。差异性代谢产物有可能存在于疾病的发病过程中,并且可能成为诊断疾病的潜在性生物标记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