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制约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社会的变革日益凸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也被提上日程,成为我国当前城乡融合发展中亟待解决的一项重大使命任务。2017年,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这一国家战略的提出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此背景下,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成为了大家普遍关注的话题。但各地资源禀赋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制约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社会的变革日益凸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也被提上日程,成为我国当前城乡融合发展中亟待解决的一项重大使命任务。2017年,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这一国家战略的提出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此背景下,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成为了大家普遍关注的话题。但各地资源禀赋、人口素质、产业发展有很大不同,最终受益农民的实际需求不同,通过社区建设解决的问题也不同,因此,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坚持实事求是,以解决问题为根本,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切忌一刀切。本文通过研究分析新型农村社区分类建设中村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从而有助于推动新型农村社区分类建设,对于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除绪论外,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阐释合村并居、农村社区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乡村振兴战略的概念,概述乡村治理理论、城乡等值化理论、农村社会化服务理论。第二部分,概述了章丘区新型农村社区分类建设的基本情况、背景和发展规划,介绍了章丘区新型农村社区分类建设的四种典型模式类型和取得的成效。第三部分,对新型农村社区分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政府主导社区类型,群众意愿体现不足;分类规划不够科学,可持续性发展不强;分类建设资金紧缺,财政投入缺口较大;部分群众负担加重,生产生活质量不高;差异管理难度较大,社区治理不够有效。分析原因:干部观念存在偏差,群众权益意识不强;政府分类调研不深,规划设计缺乏标准;地方政府财力有限,建设资金筹集困难;群众收入难以保障,服务体系不够完善;服务理念转变滞后,专业管理人才缺乏。第四部分,提出完善新型农村社区分类建设的对策建议,包括明确政府角色定位,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充分调研论证,分类规划社区建设;整合各类资源,分类筹措资金;立足当地实际,分类引导群众增收;强化社区组织建设,分类完善服务体系。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提升,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日益提高。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工作者,其自身发展情况也备受关注。教育强国的提出加剧了人们对于教育事业发展情况的重视,教师的社会地位也相应的提升,但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师流动性大的客观情况仍然存在。为建设一支凝聚力强、效率高、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研究教师组织承诺情况,降低教师的离职倾向显得十分必要。本研究主要以黑龙江省3所学校
工伤保险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对于工伤保险缴纳,也是企业提升其职工待遇的一个重要手段,而随着现代工业和信息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一线人员用工数量的增加,及各类工伤事故次数的日益攀升,工伤认定中所有存在的纠纷也不断暴露,现存《工伤保险条例》也无法全面解释各种新情况的发生。工伤认定制度是实施工伤保险管理制度过程中的关键,对工伤认定制度各方面进行完善的问题已不容忽视,而发现问题才能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房地产行业也迅速发展壮大。房地产行业税收收入成为地方政府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为地方财政收入贡献了极大的力量,而税政征管是规范房地产行业,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尽管税务部门已经对房地产行业纳税人的税收征管投入了很多的精力,但由于房地产行业本身的特点,其项目开发时间比较长,在征管过程中难度较大,加上受纳税人和税务人员自身的某些原因的影响,当前对房地产行业的
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其重点就是要为人民提供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而公务员作为连接政府和人民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在执行政府职能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尤其是基层公务员,作为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前线,是建成服务型政府的中坚力量。基层公务员有着不同的背景和专业,为人民服务的能力也有所不同,只有对基层公务员开展有针对性的分类培训,才能不断提升基层公务员的综合能力素质,打造一批政治思想强、专业技术精的高素质公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要求公众在执行中与之保持高度一致。但现实中,内外因素的限制使得公众对政策执行存在认知偏差,这是一个普遍存在问题,在进入新时代的中国也有所表现。政策执行中公众认知偏差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思考效率,但其危害也不可忽视,鉴于此,本文将针对认知偏差的负面效应展开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和
我国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在日益改善的生活条件下发生了较大变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并复杂的文化需求,提高供给能力和水平已经成为地方政府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课题。本文主要运用公共产品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以及需要层次理论提供的理论洞见构建了一个分析框架,进而阐述了地方政府优化供给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本研究对当前地方政府在供给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深入分析。当前地方政府供给的主要问题是供给的社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农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与此同时,对精神文化生活也有了更高的追求。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是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在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如何充分满足农村群众真正的公共文化需求,就成了当下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以研究积极推动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精准化供给发展为目的,强调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精准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运用了文
我国宗族组织与国家政权关系源远流长、复杂多变。目前,随着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善、基层自治的初步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为宗族在部分基层地区的复兴提供了一定的空间与机遇,并对我国基层政府政策执行活动产生了不同程度、不同性质的影响。研究基层政府政策执行中宗族影响问题,能够更加清楚地解析宗族得以对我国基层政府政策执行活动产生的双重影响及其根源与途径,探究在宗族占据优势地位地区,基层政府政策执行活动何以顺利进行或
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我国出台“六保”政策。其中,“保粮食能源安全”具有战略性意义。“民以食为天”,在供求两端遭受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下,粮食加工产业既连接了农业,又连接了工业和居民,是保证国家经济稳定、战略安全的重要的中间产业。吉林省松原市作为我国粮食重要生产地,粮食加工产业的发展对本地区乃至吉林省的粮食加工产业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松原市的粮食加工产业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统计,掌握了松原市粮
当前,我国政府职能正逐步实现从“管理型”到“服务型”的转变,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倒逼政府和其他治理主体紧密配合,优化基层社会治理结构。新中国成立以来,妇联组织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的发展阶段,妇联组织积极团结带领广大妇女群众参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以自己独特的优势带动经济转型,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不断优化升级。在2020年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