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游业是尼泊尔的支柱产业。近年来,以汉语为依托的职业汉语教学(即“汉语+”)逐渐受到欢迎。本文首先从尼泊尔旅游资源、教育制度、旅游课程开设等方面介绍了尼泊尔旅游汉语发展情况,具体通过问卷的方式调查了尼泊尔第四期旅游人才汉语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问卷涉及学生需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几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有教材落后、专业师资匮乏、课程缺乏系统性。在分析相关问题之后设计了两种教学模式:一是针对中高级汉语学习者的情景导游汉语教学模式,先论述了设计的可行性,以建构主义理论、克拉申的可理解性输入假说作为理论基础,参考任务型教学法,提出了教学方法与操作程序;二是针对初级旅游从业人员的短期速成汉语教学模式,这一模式是针对短期内学习基础汉语知识及用汉语讨论相关旅游话题的零基础旅游行业从业者,以人本主义心理学、社会语言学为理论基础,参考交际语言教学法,教学内容分为三阶段,感知阶段、决定性阶段、综合提升阶段,其目的是引导应用型交际输出。随后,综合考虑尼泊尔旅游汉语学习者的学习特征与汉语教学环境,针对中、高级旅游汉语学习者提出了一套教学设计,通过访谈的方式收集教学反馈。并结合两种教学模式设计与尼泊尔本土旅游汉语的实际情况,分别从教材、教师、教法三个方面为完善尼泊尔旅游汉语教学模式,推动尼泊尔旅游汉语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本文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大范围的教学实践去验证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只对两种设计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尝试,以期为尼泊尔旅游汉语教学提供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