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研究讨论了中国农村金融制度的历史及现状的非均衡性,定位了中国农村金融制度供给层和需求层,在此基础上以制度均衡理论为指导,提出了实现中国农村金融制度均衡的对策和政策建议。本文认为从当前中国农村金融运行的实际来看,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但目前仍处于制度不均衡状态,无论从供需总量上还是供需结构上都呈现不均衡,因此,现有的农村金融制度不能够满足广大农民的金融需求,国家也没有给农村金融提供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致使中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看似完善却不能完全发挥其功效,进一步推进农村金融制度改革是中国的必然选择。本文站在历史的角度,通过对中国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历史的回顾,定位中国农村金融制度供给层和需求层,运用制度均衡理论,剖析当前金融制度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借鉴国外农村金融制度建设的成功经验,采取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静态与动态分析相统一、理论分析与规范分析以及比较与逻辑分析等方法,提出进一步推进农村金融制度改革的原则,并提出了如下对策和政策建议:建立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体系,比如政策性银行、商业性银行和合作性金融,其中信用社改革仍然是农村金融改革的重点,加快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省联社和县联社要充分发挥其监管作用,健全农户和农村企业的贷款抵押担保机制;引导民间借贷走向正规道路,增强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活力;完善邮政储蓄,建立农村资金回流制度;大力发展农业保险,政府补贴是关键。除此之外,应当配套以其他方面的改革: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制定合适的规章制度;加强农村金融监管,防范农村金融风险;农村金融运作还应配合以恰当的财政货币政策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