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体免疫选择压作用下新城疫病毒HN基因和F基因的变异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rman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鸡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是由一种Ⅰ型副黏病毒-鸡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引发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未经免疫的鸡群,传播性极强,发病和死亡率都非常高。即使一些已经多次免疫的鸡群,由NDV引发的急性和亚急性死亡仍不断零星发生,而由新城疫引起的呼吸道感染、亚临床感染及产蛋下降则更为普遍。七十年来,NDV一直是对鸡群危害最大的疫病。近十年中,国内禽病界一直试图在分子遗传水平阐明NDV毒株的变异趋势,在分子流行病学上已积累了大量毒株的资料和信息。但是,这些研究对信息的比较分析的深度还不够,缺乏对疫病控制方面最为关心的抗原性变异的相关性方面开展深入的研究。迄今为止,对病毒在免疫选择压作用下变异规律的研究还仅仅是根据从病禽收集到的病毒流行毒株来进行比较研究的,由于这些病毒之间的系谱关系不清楚,因此很难准确阐明在免疫选择压作用下病毒相关抗原表位相关碱基具体变异的规律。本试验首次尝试在严格的试验控制条件下显示抗体这一免疫选择压对NDV变异的影响。将NDV野毒株TZ060107接种10日龄SPF鸡胚后,取尿囊液以0.1%终浓度甲醛灭活,做成油乳剂灭活苗。免疫21日龄SPF鸡,2周后,加强免疫,二免后十天采集抗血清。通过这份血清的病毒中和试验,确定不完全抑制病毒复制的抗体最大浓度为1︰50,用1︰50作为加入到培养基中的抗体浓度,构成抗体免疫选择压。为了完成该试验,将已完成HN基因和F基因序列测定的原代病毒TZ060107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CEF)连续传代,分为A组(培养基中含抗NDV的血清)和B组(培养基中无抗体),每组设3个独立的传代系列。分别对第10,20,30,40,50代病毒的HN基因和F基因进行扩增克隆测序。并将传代病毒的HN和F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分别与原代病毒进行了比较,通过计算NS与S的比值,以显示抗体免疫选择压对NDV HN和F基因变异的影响。序列比较结果显示,有抗体A组HN基因发生突变的位点数明显多于无抗体B组,且非同义突变(NS)与同义突变(S)比值NS/S为6,明显高于无抗体B组NS/S的3.4。在有抗体A组有5个碱基位点发生稳定的非同义突变,而且其中三个(aa#353,521和568)与已知的抗原表位密切相关。F基因在有抗体A组也出现2个稳定的非同义突变,无抗体B组没有产生稳定变异。但不论在有抗体A组还是无抗体B组,F基因变异的NS/S比均小于2.5。本研究表明,抗体免疫选择压可显著影响HN基因变异,但对F基因变异的影响小于HN基因。
其他文献
目的:搜集6种鳗苗:日本鳗鲡、欧洲鳗鲡、美洲鳗鲡、花鳗鲡、莫桑比克鳗鲡、西里伯斯鳗鲡。应用传统形态学分类方法,计测这6种鳗鲡的主要形态学性状,通过统计比较,结合鳗苗实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ovine viral diarrhea-mucosal disease,BVD-M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引起的接触性传染病,在全球分布广泛,危害严
布鲁氏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兼性细胞内寄生菌,它可以感染人和多种动物,导致人和动物的布鲁氏菌病。对于反刍动物,通常引起流产及不孕不育。人患布鲁氏菌病通常是由于接触患
论文对本研究小组鉴定的DPV UL35基因(GenBank登录号EF643558)开展了以下系列研究:DPV UL35基因序列的分子特性分析,DPV UL35基因的克隆、原核表达和抗体制备,在病毒感染宿主
本研究选择6只体重相近,体况良好,并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泌乳期关中奶山羊作为试验对象。试验分四期渐近式进行,并对瘤胃pH值进行24h实时监测,根据瘤胃pH值在5.5~5.8范围内
“五四”女作家笔下的知识女性形象体现了中国第一代现代女性追寻自我的艰辛和挣扎,尤其是她们在突现自我、建构“双性同体”的自我人格以及选择自我价值实现场域当中的生命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易感动物如黄牛、绵羊、山羊和猪等。口蹄疫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必须通报的动物传染病。对口蹄疫
苦参碱是传统中药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的主要有效成分,苦参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其味苦,性寒,有小毒,归心、肺、肾、大肠经。药理学研究发现苦参碱具有广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