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运河传统建筑综合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24414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元初,大运河经过截弯取直后开始流经山东,历史上将这部分河段称为山东运河,其临清至济宁一段,亦称会通河。元朝至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会通河全线开通,标志着京杭大运河基本形成。山东运河的贯通,极大促进了该区域社会、经济、文化的大发展,催生出各种不同类型的与运河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建筑,这些传统建筑具有明显的地理区域性和文化区域性的特征,是典型的地域性建筑。本文以传统建筑作为运河研究的切入点,从建筑学、历史学、地理学、民俗学、社会学、人类聚居学等多角度进行综合研究,通过山东运河传统建筑的地域特征和表现模式探求其深层次内涵。本论文共分六章:第一章是绪论部分,对论文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论述了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以及方法和内容,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论文的研究框架和创新点。第二章分析了大运河与沿岸传统聚落相互依存,相互推动的发展关系。根据属性和规模不同,把山东运河沿线聚落的划分为城市、市镇和村落,并对它们发展的整体环境和表现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第三章对山东运河传统居住建筑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了生土民居、商业街巷、庭院民居和宅邸园林四种类型都直接受到运河文化的影响,具有运河区域的独特风貌和明显的地域特征。第四章结合具体的传统公共建筑实例,探讨了山东运河对衙署建筑、会馆建筑、寺庙建筑、书院建筑这四种建筑类型的深远影响,反映出运河文化和传统公共建筑的长期互动。第五章通过对山东运河的河闸、桥梁、码头、堤坝等水工建筑及其遗迹的考察和研究,总结出山东运河的治河方略和河工技术,探讨了传统水工建筑这一特殊建筑形式的发展历程及其价值延伸。第六章分析了山东运河作为文化线路的特质,指出山东运河传统建筑的衰败现状和原因,并提出了保护原则和策略。最后结合实际案例,综合论述了山东运河传统建筑的保护利用实践。
其他文献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与发展,知识型员工在企业中的地位与作用也日益凸显。企业中的研发人员是知识型员工的典型代表,特别是在高新技术型企业,研发人员的能力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
政府会计与财务报告关系到政府向社会公众及其他各方提供的财务信息是否具有真实性、完整性和可靠性的问题。本文认为 ,政府会计作为反映政府财务活动的信息系统 ,应当根据我
在2005年12月,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小额贷款公司出现,此前的小额贷款组织多是由政府或者民间的非营利机构投资成立的,以扶助贫困地区发展为目标。这类机构通常具有福利性质,缺乏运营
仿古建筑的关键部位是屋面结构,仿古建筑屋面结构的组成部分是承重结构、保温层、防水层、屋面层和附件等,是仿古建筑非常重要的结构内容。笔者结合湖南长沙岳麓山仿古建筑修
针对虚拟仪器的IVI驱动管理,设计一种仪器硬件和IVI驱动的管理系统。基于VISA和IVI技术,结合两台不同型号的示波器,使用示波器软面板应用程序,完成对两台仪器进行互连测试。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全面准确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提高民主质量,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促进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
和田玉(透闪石玉)是我国的传统玉石,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昆仑山下的先民们就发现了和田玉,并作为魁宝和友谊媒介向东西方运送和交流,开拓了玉石之路。和田玉有着
机械自紧技术在超高压容器和身管制造过程中得到广泛采用,但国内尚无完整的设计方法和工艺规范。采用实验方法来研究机械自紧问题,设计了自紧冲头,搭建由液压泵站提供动力的
于光远的休闲哲学是关注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哲学,它以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为理论依据,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的休闲理论与实践,对休闲的本质特征和社会作用进行了详尽的阐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