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但受工作、居住、生活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将子女带至城市共同生活,导致大量农村留守儿童出现。农村留守儿童因与父母长期分离,缺乏亲情关爱与有效监护,容易遭受意外伤害,甚至是不法侵害,在心理、行为等方面出现问题,甚至有极端行为。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儿童的健康成长,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留守儿童问题也成为近几年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为此,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肯定了政府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中的主导作用,同时强调了家庭的主体责任,要求政府、学校、社会力量、家庭共同参与,积极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为其搭建完善的照顾体系,为其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促进其全面健康的发展。虽然农村留守儿童在心理行为等层面的问题具有相似性,但是不同地域在不同的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下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江西省是劳务输出大省,留守问题突出,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处于经济开发区内的S村,受经济开发区建设以及征地的影响,村内经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发生巨大变化,而生活在其中的留守儿童更是表现出许多问题,如亲子适应问题,社会支持削弱问题,留守女童忽视问题等。笔者根据对S村留守儿童长期的观察,站在社会工作的角度,以问题为导向,以整合资源为前提,提出促进S村留守儿童成长、发展的建议,以期在全社会形成关爱儿童的氛围,促进和谐农村的建设,最终实现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目的。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首先论述了国内学者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研究情况,其次阐述了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方法等。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S村与S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简要介绍了S村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等。同时对S村留守儿童在生活、心理、教育等方面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概述。第三部分论述了S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笔者首先总结了在不同监护类型下留守儿童心理行为方面的问题。其次,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理论与实地调查进行原因分析。第四部分主要是针对S村留守儿童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笔者认为可利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等方法,从留守儿童个人、监护人、村民以及基层政府等层面入手,解决S村留守儿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