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社会性注意特点——视觉刺激突出性与生动性的作用

来源 :闽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xc8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作为一种发育障碍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不断上升,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尽管 ASD的诊断标准仍在不断修订完善中,社会沟通与社会交流障碍始终是 AS D的核心症状。社会性注意是社会信息加工的初始步骤,因而,社会性注意缺陷成为理解ASD者社交障碍的切入点。  突出性和生动性作为社会刺激的两个特点,通过改变它们在呈现过程中的程度,记录并分析被试的视觉加工特点,可以发现其对个体社会性注意的影响,进而了解社会性注意的特点。眼动追踪技术具有非侵入性的特点,在实验过程中可以不要求被试进行反馈,特别适合用来反映ASD儿童的视觉加工能力。本研究设计3个系列实验,选取16名3~8岁ASD儿童和16名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儿童,通过图片中社会刺激的突出性和生动性的递进呈现,收集被试视觉加工情况的眼动数据,探讨其社会性注意的特点。  本研究各实验设计均采用面孔群集范式的改进范式,给被试呈现一系列图片让其自由观看,每张图片中呈现1个与另外5个干扰图形(或面孔)不同的目标图形(或面孔),以体现刺激的突出性;通过改变图形(或面孔)的内容,递进呈现社会性刺激来体现刺激的生动性。  实验一呈现的图片为简单几何图形,代表非社会刺激,结果表明:ASD儿童和正常儿童对突出的目标刺激都产生了注意偏好,两组的视觉加工能力没有显著差异;实验二中呈现的图片为简笔画情绪面孔,代表简单社会刺激,结果表明:ASD儿童和正常儿童均能对突出的目标刺激产生注意偏好,但 AS D儿童对社会性刺激的视觉加工能力显著弱于正常儿童;实验三采用真实情绪面孔,代表真实社会刺激,结果表明:ASD儿童和正常儿童均能表现出对突出的目标刺激产生注意偏好,但 ASD儿童对情绪面孔的视觉加工能力显著弱于正常儿童;两组被试都对负性情绪面孔觉察更快且加工更为充分,但对正性情绪面孔与中性情绪面孔加工差异不明显。  跨实验对比结果发现,ASD儿童的视觉注意与加工能力随着刺激的社会性程度增强而下降,表现出社会性注意的缺陷,但 ASD儿童的视觉加工模式与正常儿童相似。在AS D儿童的干预训练中可通过改变社会性刺激的呈现方式来改善预后。
其他文献
武术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武术这个运动项目,其数量和形式之丰富多彩,堪称世界体育项目之最。这块蕴含深厚的民族文化宝藏,对于弘扬东方体育文化、丰富世界文化宝库、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当前教育技术研究的热点问题,它有利于实现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帮助教师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帮助学生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当前信
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SVOC)广泛存在于室内和车内材料中,材料中SVOC的源散发特性由材料/空气界面处气相SVOC质量浓度(y0)和材料表面对流传质系数(hm)2个关键参数表征,准确测定
随着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颁布,各大高校开始了全面的体育课程改革,越来越多新颖的,充满趣味性、娱乐性的健身运动进入高校体育课程,传统田径运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