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1979~2015年ERA-Interim月平均再分析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EOF分析、突变检验、气候倾向率、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以及水汽收支方程和水汽输送方程。首先计算了1979~2015年青藏高原上空大气可降水量,分层分析了大气可降水量的空间分布、气候倾向率及年际和年内的变化特征,接着研究了影响高原大气可降水量的机制并分析了水汽辐散和水汽平流两项的变化特征,最后从定常波和瞬变波的角度研究了青藏高原的水汽输送特征。得到的结论概况如下:1各层大气可降水量空间分布和气候倾向率的大小值中心位置及区域差异不同,并且有明显的季节差异。通过检验发现1995年为突变年。年均及春、夏和秋季可降水量的平均值为突变年后高于突变年前,而冬季为突变年前高于突变年后。突变年前,年均和四季的可降水量都为上升趋势,突变年后,冬季为下降趋势,其他季节都为上升趋势,突变年前上升趋势速率比突变年后更快。从EOF分析的前三个模态可知,高原整层大气可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为全区一致型、东西分布型和南北分布型。2研究大气可降水量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水汽辐合辐散和水汽平流与大气可降水量有更好的相关性。水汽辐合辐散年平均气候态的空间分布整体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水汽平流年平均气候态在整层和近地层,高原东部为湿平流,其余大部分区域为干平流,在中层湿平流区域面积扩大,高层几乎都为干平流。水汽辐合辐散年际变化表现为增加趋势,其中整层、近地层和中层增加趋势最明显;水汽平流年际变化表现为整层和其他三层都呈下降趋势,其中中层和高层下降趋势最明显。随着高度增加,水汽辐合辐散的气候倾向率大小值中心位置不同,水汽平流的气候倾向率空间分布由西部为正东部为负逐渐转为整体为负,减少趋势幅度最大的区域都在高原西部和东南部。3青藏高原水汽定常波输送和瞬变波输送的特征有:由定常波引起的水汽通量散度空间分布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由瞬变波引起的水汽通量散度在高原主体区域以水汽辐散为主。年际变化显示,强度和波动最大的都是夏季。定常波输送表明,高原纬向受东、西风输送共同影响,随着高度增加,主要受西风输送影响,经向以南风输送为主,年际变化表明,年平均定常波纬向输送为西风输送,冬季多为东风输送,夏季以东风输送为主,经向方向在全年和冬季以南风输送为主。瞬变波输送为,高原纬向多为西风输送;经向多为南风输送,由年际变化可知,全年和冬季多为西风输送;经向方向,全年和冬季波多为南风输送,夏季始终为南风输送。水汽主要来自定常涡旋输送,瞬变涡旋输送主要将水汽从低纬地区输送到高纬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