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浦熙修重庆时期(1939-1946)通讯特征与思想基础

来源 :黑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mdjs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浦熙修在重庆时期(1939年—1946年)所做的通讯报道,因其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极高的史料价值、独具特色的表达手法而成为我国新闻史上的华彩乐章。本文主要对其内容、采写特色以及与浦熙修所具有的思想基础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阐释。在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考证、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浦熙修内涵丰富、视角独特的通讯内容和机动灵活、博采众长的采写艺术与其早年的成长背景以及日后的生活从业经历所形成的思想基础是密切相关的,它是形成其通讯特征的主要因素。
其他文献
满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较为庞大的一个族体,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部。料甸镇是哈尔滨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满族村落聚集地,有着独特的民俗背景和丰富的乡村历史。民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
大学生村官是指到农村(含社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助理或其他村“两委”职务的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应届或往届大学毕业生。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各省(市)陆续开始聘用
《滨江时报》于1921年3月15日创刊,至1937年10月31日停刊,历时16年半,共出版了4996号报纸。《滨江时报》作为民国时期出版时间较长、影响较大的一份民营报纸,它从政治、经济、文
“三农”问题是中国的根本问题,长期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至2010年止,中央已经连续发出十一个关于“三农”的一号文件,对三农的重视已经提到党全局工作的议事日程上来。
医患纠纷妨碍了医患关系的良性发展,是破坏医患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医患纠纷屡屡发生,冲突形式日益升级,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于此类事件报道的研究也成为新闻传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