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文化产业已经被国内外公认为潜力巨大的朝阳产业,在很多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已由边缘化产业一步步成长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并且伴随着文化领域内高新技术越来越多地推广和使用,文化产业不单单创造出了庞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己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是评价一国综合国际竞争力最具体也最直观的指标。与此同时,通过文化产业的兴起而引起的全世界范围的文化贸易也在日益升级。党和政府不仅一次在会议与报告中提出要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我国文化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从2003年的609.2百万美元增长到2013年的2741.4百万美元,年均增长16.2%;文化服务进出口贸易总额从2003年的105.1百万美元攀升至2013年的956.4百万美元,年均增长24.7%。尽管,我国文化产业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不断攀升、出口文化产品结构日益优化,文化出口企业数目持续增长,但是仍存在着产业地域发展不平衡、产业链延伸不充分及文化企业规模弱小等问题。因此,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在发挥我国文化产业现有优势的基础上,努力改善自身问题,并吸收先进经验,更好地开发国际文化消费市场,提升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使我国早日成为文化产业强国。首先,本文在全面分析我国文化产业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对文化产品进行了更为详细的划分,结合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IMS)、贸易竞争力指数(TC)、显势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对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更为清晰和准确地评估,发现我国在工艺品、设计等多种文化产品上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但影音等产品则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此外,通过出口产品相似性与出口市场相似性指数,为提升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提供更合理的产品和市场选择。其次,美国、日本、韩国作为文化产业发达国家,各自拥有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产业,并且是我国重要的文化贸易伙伴。因此,本文选取美国、日本、韩国三个国家作为比较对象,在文化产业链延伸、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及资金投入等多方面进行比较,以期为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寻找突破路径。尤其在文化产业链上做出了详细分析,通过中美电影产业链、中日动漫产业链以及中韩网游产业链的比较研究,发现我国文化产业应该努力加强在文化衍生品开发、文化产品自主研发等占据产业链高附加值环节的国际竞争力。最后,则针对性地从政府、行业和企业三个不同层次对提升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出了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