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裔美国作家拉尔夫·埃里森的小说《看不见的人》在二十世纪美国文学及世界文学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被誉为二战以来最有影响力的美国小说之一。它为埃里森带来的种种荣誉和奖项奠定了他在美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上的牢固地位。这部小说自1952年出版以来,迄今已55年,但它的艺术技巧和文化蕴涵,至今仍然有着惊人的力量。埃里森从小深受爵士乐熏陶,对爵士乐颇有研究并梦想成为一名爵士音乐家。他曾经说过:“你感到困惑吗?音乐会让你变得崇高。”爵士乐给予了他写作的灵感并引导他通向崇高之路。对爵士乐的深刻理解和研究使他所创作的小说《看不见的人》不可避免的带有浓厚的爵士乐风味,以至人们把它说成是爵士音乐家的即兴创作。以往学术界对小说《看不见的人》的研究评价主要集中在它的主题、文化意义和艺术技巧等方面。虽然也有评论家注意到了爵士乐这一美国本土音乐对作家的深刻影响,并简单谈及小说字里行间的爵士乐,但很少有人系统深入地研究过爵士乐在小说中的功能和作用。本论文试图把音乐和文学研究结合起来,探讨爵士乐在小说《看不见的人》中的叙事功能和意义建构作用以及深化小说主题的作用。以便从一个新的、独特的视角对《看不见的人》做出更深入的理解与阐释。本篇论文共六个部分。第一章是绪论,包括文献综述、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论文结构安排。第二章追寻埃里森和爵士乐的深厚渊源以及爵士乐对他的文学生涯之影响。第三章论述爵士乐在小说中的叙事作用,详细地分析小说爵士乐般的结构和叙事方式以及埃里森如何借用即兴创作,应答轮唱,即兴重复等爵士乐演奏和表达方式,来结构作品和表达思想。第四章分析爵士乐在建构小说意义上的功能,研究小说中爵士乐风味的环境和人物以及关键情节中爵士音乐的作用。第五章探讨爵士乐在深化小说主题方面的作用。本章分析阿姆斯特郎的布鲁斯“(我做了什么为何如此)漆黑和忧伤”在小说中所起到的主题曲般的作用以及主人公在追寻自我过程中的爵士乐般的自由精神。最后一章是论文结论。基于上述在文本细读上的分析研究,本论文认为,在小说《看不见的人》的中,埃里森成功地运用爵士乐把文字转变成“可闻可见”的艺术,赋予了小说爵士乐般的形式并创造性地使用爵士乐的演奏技巧和表达方式来结构作品,建构小说意义,推动情节发展并深化小说主题。爵士乐如同小说的配乐使文字变得有声有色,渲染了气氛,引起读者更深层次的共鸣。爵士乐风格将小说《看不见的人》中的黑人文化突显出来,以其独特的方式展示了黑人的生存困境。没有爵士乐这一具有深厚文化隐喻的音乐的借鉴使用,《看不见的人》的意义和魅力将会大大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