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狼共舞的期待——当代“狼小说”的生态思想研究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kkw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狼题材小说是当下国内外写作和评论的热点。当代“狼小说”一反传统邪恶、贪婪的狼形象和陈旧的叙事模式,对其进行解蔽与重构,真实地反映了当代狼的生活境遇及人类生存环境与精神状况的危机,同时也包含了作者深切的生态焦虑,这将为实现人与自然万物的和谐发展提供有益的启迪。鉴于此,本论文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文化研究、生态文学、生态美学、生态伦理学等学科理论,对当代“狼小说”蕴含的生态思想进行全面、系统地审视与研究。论文由绪论、正文三部分和结语构成:   绪论部分概述本论文的写作背景、国内外“狼文学”的研究现状以及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方法论。   第一部分通过梳理狼在不同文明时代的历史流变,探讨人类对狼的历时性认知实则反映出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变化。即:原始采猎文明时代,狼图腾、狼神话与种种实证表明,人类对狼怀有崇敬之情,狼形象被“附魅”,人与自然总体上呈现和谐势态。农耕文明时代,人成为“万物之灵长”,随着狼形象的“祛魅”,文学作品中的狼形象被丑化、妖魔化,人类开始慢慢主宰万物、主宰大自然。现代工业文明时代,一方面,人类的“仇狼”情结在延续;另一方面,“狼性”开始复活,带着一股强劲的生命力出现在文学作品中。与此同时,大自然的生态危机与人类“精神污染”与日俱增。后工业文明时代,随着狼个体的减少以及人与自然矛盾加剧,人类开始怀念狼,开始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狼形象的“复魅”也反映出人类对自然生态的关注和忧虑。   第二部分探讨狼形象的当代文化表征。首先,当代狼形象被“解蔽”,一些生态纪实小说反映了狼的真实生存状况及其存在的重要性。其次,当代文学作品中的狼形象更多表现出“人性”色彩,也反映了作家们对生命的理性追问和思索。再次,通过研究当代服饰、音乐、雕塑、企业品牌等其他领域内狼文化的热潮,分析当代大众对狼文化的一种热切关注和盲目崇拜心理。   第三部分是论文的重点,主要论述当代“狼小说”的生态思想内涵。一方面,当代“狼小说”表现了作者对现代人类中心主义、极度膨胀的物质主义、永无休止的征服欲念的揭露和批判,对现代工业文明、科技文明的质疑和反思;另一方面,作者在批判的同时也不乏对生物个体表现出的“人性”的褒扬、对环保卫士的赞誉以及对生态理想的美好建构和积极倡导,体现了当代作家强烈的生态责任感和对生命的关爱。   结语部分探讨当代“狼小说”给我们的几点启示:我们期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期待能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诗意地栖居意味着我们需要重建万物和谐相处的生态家园;需要重审人类日渐荒芜的精神家园;需要重构生态整体主义的灵魂家园。  
其他文献
多丽丝·莱辛是当代英国文坛最卓越的作家之一,以其持久高涨的创作激情、独具特色的文学风格、常变常新的写作手法、多元鲜明的创作主题,以及深邃独到的思想内涵享誉世界文坛
学位
当“先锋”经历了轰轰烈烈的语言实验在现实面前进退维谷时,“晚生代”小说以其更直接的现实生活感受呈现了当代中国社会的脉动,成为文坛的一股新生力量。先锋派的创作在文坛产
学位
在中国诗歌史上,南宋的严羽和他的《沧浪诗话》不可忽视,他的诗歌理论有着自己的独特性。在理学兴盛、以理为诗盛行的宋代,社会环境对严羽诗学思想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内在影响。在
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然主义逐渐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学思潮。受法国自然主义的影响,20世纪初在日本形成了自然主义文学大潮并最终发展成“私小说”。20世纪初自然主义在中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