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采用健脾助运颗粒对厌食症患儿(脾胃气虚型)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验证健脾助运颗粒治疗小儿厌食症(脾胃气虚型)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威海市中医院门诊就诊的厌食症(脾胃气虚型)患儿共7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的方式将患儿分为两组,每组36例,一组抽满36例后,其余患儿自动归为另一组。按照脱落和剔除标准排除后,总参与统计患儿69例,治疗组35例,对照组34例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健脾助运颗粒对厌食症患儿(脾胃气虚型)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验证健脾助运颗粒治疗小儿厌食症(脾胃气虚型)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威海市中医院门诊就诊的厌食症(脾胃气虚型)患儿共7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的方式将患儿分为两组,每组36例,一组抽满36例后,其余患儿自动归为另一组。按照脱落和剔除标准排除后,总参与统计患儿69例,治疗组35例,对照组34例。治疗组给予健脾助运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分别对患儿食量、食欲、体重变化;次要症状及体征的改善;血红蛋白水平以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价,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1)两组患儿经1个月的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7.14%,对照组总有效率88.24%,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两组患儿在治疗后体重增长方面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儿在各自治疗前后体重增长方面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两组患儿在食欲、食量增加及次要症状、体征的改善方面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两组患儿在治疗后血红蛋白的提升方面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5)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儿均无药物所引发的不良反应。
结论:健脾助运颗粒对厌食症患儿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对于患儿食欲、食量及次要症状及体征的改善、血红蛋白的提升及体重的增加方面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临床应用安全性较高,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基坑工程是岩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领域,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对于基坑围护结构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之涌现出许多新型结构。格形地下连续墙作为其中之一,因其独特的几何构造、较大的整体刚度、对墙后土体变形的控制、无需坑内支撑体系、可作为永久性结构等诸多优点,目前在多个基坑工程中得到应用。作为一种形式较为新颖、结构较为复杂的围护结构,现有的设计规范与施工经验不能直接应用于格形地下连续墙,其在基坑开挖时的工作
采用钢绞线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已广泛应用于桥梁工程中,钢绞线应力状态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使用性能起着至关重要影响。现有钢绞线应力检测方法如针对拉索索力测试的动测法、基于声弹性理论的声测法以及通过局部破损的应力释放法等均较难用于在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内钢绞线有效应力检测,利用铁磁材料的磁弹效应实现碳钢线材应力或钢绞线预应力检测已取得重要进展。 本文利用磁畴理论和磁弹耦合理论,针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钢绞
我国城市的空间结构正由“单中心”模式向组团式发展模式演变。为让城市轨道交通更好的服务各组团区域的居民,越来越多的地区选择将已有的轨道交通外延至周边组团。但是,延伸线不同于其他新建设的轨道交通线路。延伸线引起的客流增量可能会对既有线路带来客流冲击,甚至影响整条线路的正常运营。因此,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延伸长度的合理设置尤为重要。为更好的促进城市空间结构的轴向发展和带动轨道交通沿线的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本
近年来我国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加,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和行车事故愈发严重。交叉口是道路交通事故的高发地,在路侧接入道路密集,用地紧张,又无信号灯控制的双向四车道路段,左转车流组织的合理性对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减少冲突事故有着重要作用。国外发达国家针对平交口的左转车流采用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组织方式,而我国对左转车流组织方案的优化设计、应用与评价都还处于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因此研究优化左转车流的交通组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持续增加,车辆出行日益频繁,在方便生活的同时,给城市道路交叉口带来了严重的压力,因此道路交通信号灯作为重要的交通设施被广泛运用于交叉口交通流的管理和控制。作为交通信号灯最重要的辅助工具,倒计时显示器也在国内得到逐步的推广和使用。目前国内外对倒计时显示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驾驶行为及安全角度,本文重点将倒计时显示器对道路交叉口通行能力的影响进行分析,以确定倒计时
城市快速路提供着快速的跨区域交通联系,承担着中心城各片区之间和城市对外交通的快速集散,本文以济南市工业北路为例,对快速路的交通需求预测、型式选择及横断面方案等进行研究,提出适应居民出行需求的建设方案。 首先,分析了项目建设的背景概况和功能定位,了解了影响区土地利用、交通设施和沿线轨道交通的现状及规划,找到了现状周边路网上的重要道路节点。从道路交通和居民出行等方面进行了数据资料收集,依据建设项目的
作为一种快速、舒适、大运量的客运交通方式,进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现已成为解决城市地面交通拥堵、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效率的重要方向,其在客运交通中所占有的骨干地位日益明显。但轨道交通明显地存在建设资金较高、受土地利用和地质条件限制等问题,因此在进行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管理时,为降低决策的风险,对未来客运需求及客流分布特征的预测并保证其准确性和可靠性变得极其重要。在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本文以济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以其运量大、运行速度快、准点性好、节能环保等特点在公共交通运输方面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断会增加乘客的出行延误,导致大量乘客滞留车站,造成安全隐患,需要及时采取应急响应措施疏散和转运乘客。本文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受突发事件影响而导致运营中断后的应急公交接驳相关问题,以期通过地面公交的联动配合控制突发中断的影响范围,减少乘客的出行延误,维持公
针对目前葡萄园水氮投入过高、利用率低所造成的资源浪费和一系列环境问题,本研究以鲜食葡萄“红地球”(Eriobotrya japonica)为研究材料,利用15N同位素示踪法进行为期1年的田间定位试验,设置了4个不同水氮调控处理,分别为传统水氮、移动水肥、优化水氮和优化水氮+DMPP,探明了土壤-葡萄种植体系中肥料氮的去向及主要损失途径,构建了有效阻控葡萄园氮素损失,实现了经济和环境效益双赢的调控措
城市主要是由从事非农业人口组成,它体现了人类活动的聚集程度。同时,城市也是居民的工作生活、文化生产、经济及交通相互连通所组成的。城市景观的出现,则直观的体现出入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及景观的影响。人类活动(生产生活过程)会对城市景观产生各类不易分解、消化且通常对城市景观产生不利作用的垃圾及废弃物,城市周围设置垃圾填埋场及污水处理厂则会对城郊景观及生态产生影响。城市景观及其周边城郊景观及其他景观组合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