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愈发严重。由于水资源总量是无法增加的,因此提高用水效率成为有效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的主要途径。产业结构是影响经济发展与水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不同的产业结构消耗的水量以及对水环境污染程度差异很大。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影响不同部门的用水结构,同时产业结构的调整对污染物排放数量也会产生影响,从而改变水资源的可利用数量,影响用水效率。而用水效率的提升能够产生更大经济价值,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本文以鄱阳湖经济区为例,运用DEA模型和CCA模型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用水效率时空变化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利用熵权法与综合评价法相结合分别计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典型地区用水效率系统与产业结构系统的综合评价值,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与相对发展度模型计算用水效率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发展评价结果,探索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用水效率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与趋势,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解决思路。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县(市、区)无论在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还是总用水效率上差异都较为明显,总用水效率较高的地区多分布于从赣江、抚河以及饶河与鄱阳湖交汇的湖口处。(2)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水资源利用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农业用水效率最低,是牵制总用水效率上升的主要指标用水效率。(3)影响用水效率技术冗余率和规模冗余率的因素有所不同,第一产业占非农产值比重作为二者共同的主要影响因素,说明产业结构是影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用水效率的一个较为重要的因素。(4)2009—2015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典型地区用水效率系统与产业结构系统耦合关系皆处于拮抗阶段。(5)2009—2015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典型地区用水效率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度波动上升,耦合协调水平正处于从失调向协调过度的发展阶段。(6)研究时序的前期,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典型地区用水效率与产业结构关系中产业结构的发展水平较为滞后或者两系统发展水平相当,2014年以后,用水效率水平落后于产业结构发展水平,变为滞后的系统。最后,本文分别从法律法规与第一、二、三产业四方面出发,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过程中如何提升用水效率、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及改善用水效率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发展提出优化路径,对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水资源环境与产业经济协调发展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