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产业与就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nidaye_bibib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地城镇化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少数民族地区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经之路,其背后必然需要产业的支撑。少数民族地区依托其得天独厚的民族文化资源,大力发展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附加价值大、发展潜力大的文化产业,对于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的跳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民族文化产业是就地城镇化的动力产业之一,推动就地城镇化建设进程;就地城镇化为民族文化产业提供良好的基础保障,促进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因此,民族文化产业和就地城镇化之间是相铺相成的关系,研究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可为制定有效的文化产业政策,促使民族文化产业与就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广西靖西县为例,以绣球文化产业与靖西就地城镇化的关系为切入点,综合运用产业经济学、民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城镇建设学等学科知识,对绣球文化产业与靖西就地城镇化协调发展进行了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深入研究。首先,运用就地城镇化理论、产业关联理论、协调发展理论推导出民族文化产业与就地城镇化协调发展评价模型,为本文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指导与支撑;其次,分析了绣球文化产业与靖西就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现状,深入剖析靖西县发展绣球文化产业的基础条件,从社会、经济和环境三方面建立了绣球文化产业对靖西就地城镇化的效应系统,同时,探讨了靖西就地城镇化对绣球文化产业的作用;再次,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法探讨了绣球文化产业与靖西就地城镇化的相关性,从绣球文化产业与靖西就地城镇化两个子系统入手,构建了绣球文化产业与靖西就地城镇化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遴选出制约绣球文化产业与靖西就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了绣球文化产业与靖西就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路径与政策建议:构建绣球文化产业链,多途径推动就地城镇化发展;加强民间工艺培训,培养复合型人才;实施“公司+协会+农户”的生产运营模式,开拓贸易市场;开发多元绣球文化产品,增强绣球产业集聚力;政府引导扶持,保障绣球文化产业与靖西就地城镇化协调发展;差异化发展,走特色绣球文化城镇。
其他文献
低碳材料是现代绿色化景观设计的关键要素之一。对国内外在景观雕塑中运用低碳材料的情况开展一个初步的探讨分析。首先介绍了国内外近年来低碳材料在绿色化景观特别是雕塑设
侦查人员出庭作证是刑事证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通过侦查人员亲自到庭接受法庭调查和交叉询问,解决与侦查行为有关的争议问题。这不仅有助于认定相关事实,实现实体公正,还
最近几年来,网络媒体对于幼儿教师这一群体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关于幼儿教师的报道经常见诸网络。2012年浙江温岭“虐童”事件发生之后,网络媒体关于幼儿教师的报道更多的以负
土地整治是保护耕地资源和保障粮食安全的有益实践,在增加耕地数量、提升耕地质量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开展土地整治耕地质量评价,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推进土地整治,以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长春瑞滨分别联合顺铂治疗晚期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于该院接受诊断和治疗并对蒽环类和紫杉类药物耐药的晚期乳腺癌
本文是一篇翻译项目报告。该翻译项目选自国际食品政策研究所(IFPRI)发布的一份食品政策研究报告:Resilience Programming among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非政府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