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城乡差异研究——基于江西高校调查

来源 :江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zhao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是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历年来有很多学者对于此问题有深入的研究,也积累了不少的研究成果,但是对于江西地区这种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城乡差异问题的实证分析比较少。大部分学者对于教育城乡差异研究只是片面的对结构性的因素(如家庭背景)进行分析,或者是只对政策因素进行分析,但将两者结合起来分析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城乡差异问题的研究为数不多。   本文通过浏览了大量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和统计数据,并吸收和借鉴教育社会学的各种理论思想,深入研究了改革开放高校扩招以来出现的城乡教育入学机会的现状、特点和演变趋势,之后对城乡差异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与论证,最后,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对策。   本研究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两种,一是定性研究;二是定量研究。研究方式是采用文献研究和实地研究相结合的办法。其中在文献研究中,笔者对前人研究的理论文献做了梳理和分析。这些理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西方教育学界对高等教育不平等的理论研究及实证分析结果,目前教育学界对高等教育城乡差异研究的概况,教育政策及其法规等。在数据收集分析方面,笔者收集了国内外的各种调查数据资料,包括官方统计资料如统计年鉴、教育年鉴等,还有学校招生办提供的各种实际统计资料,及其他研究者收集的原始资料数据等。在实地调查中,笔者主要采用了抽样问卷调查和访谈。因经费、时间限制,笔者只针对江西地区部分高校进行了抽样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办法抽取高校的部分学生,样本容量为300份,分别在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农业大学三所学校分配100份问卷。在结构式访谈中,一是对部分高校学生进行访谈,以达到了解其家庭背景、生活状况、高考情况等。二是对城乡中小学的家庭背景、学习情况、就读学校情况进行了解。笔者选取了江西省某市的中小学两所和乡村中小学两所为调查学校抽取了这些学校的初二年级和小学五年级的部分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采取了结构式访谈、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等。以达到了解这些学生的家庭背景、学业情况、学生家长的教育期望、家长的辅导情况及拥有辅导书的情况等。   调查的结果发现:(1)随着国家的教育扩招政策的实行,城乡教育机会不公平的社会问题一直存在,城乡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距呈逐步减小的趋势。(2)城乡差异问题表现在城乡子女进入高校层次上、高校类型上和高校专业类型上等。(3)由于目前受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城乡家庭文化资本必须与应试教育相结合才能对孩子的学业成就有促进作用。例如家庭藏书(与考试相对应的书籍辅导书等)。(4)城乡家庭经济资本对孩子学业成就影响很大,但对于农村家庭的孩子影响更大。   对于差异形成的原因可以大致可归纳为两大部分。第一是社会制度的因素;第二是社会结构的因素(如家庭背景因素)。制度性因素主要是指资源配置的不公平,高考制度及高等教育收费制度、和重点学校制度等。家庭背景主要从社会资本、文化资本、经济资本这三方面来进行阐述差异形成的原因。家庭背景的差异对学业的影响主要从两个方面来探讨:第一是由于优势递进效应影响基础教育进而影响到高等教育。第二是招生录取机制对于入学机会的干预,也就是说具有优势资源的城市家庭子女会比农村家庭子女获得更多的入学机会。   其实不管是制度性因素还是结构性因素都不是单独存在影响的,他们都是具有密切联系,一起对城乡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产生影响,笔者将这两者结合起来共同探讨差异形成的原因,从而全面深入分析城乡差异。   在探讨了城乡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城乡差异的原因之后,笔者试图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对策。首先要改变教育理念,摒弃以往城市为中心的取向,倾向农村。第二要深化教育改革。最后,我们必须正确面对这样的问题,即城乡高等教育差异是具有客观性的,不可能完全消除的,因此教育改革它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我们要坚定信念,通过长期的实践和努力来最大限度的缩小城乡教育入学机会的差距,进而促进教育公平。
其他文献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高低往往决定了企业是否具备核心竞争力。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实质是企业对技术知识网络的重新整合。推进技术创新的内在逻辑并不是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物质条件的极大改善,我国逐渐步入“消费社会”。物质的极大丰富,使现代人处于“物的包围”之中,消费不仅是一种经济活动,也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人们
在繁花似锦的五月,《金融时报》全体记者以一场热烈振奋的表彰大会和别开生面的业务研讨,隆重纪念了《金融时报》创刊30周年。5月25日,金融时报社全国记者工作会议暨新闻宣传
本文是一篇关于女性主义媒介研究的论文,着重探讨女性、社会与媒介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本文主要运用社会性别理论和吉登斯自我认同理论,采用人文主义取向的质化研究方法,辅以量
全国约有320万个自然村、60万个行政村,常住人口7.4亿左右,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几乎决定着整个国家的发展和走向,农村社会秩序的建构意义重大。在传统中国社会,国家对农村的渗透
城市更新一方面促进了城市面貌和形象的改进,另一方面也使原有城市元素重新组合并发生变迁。改革开放以后,北京市城市更新的步伐加快,在这一过程中,许多原有的城市少数民族聚居社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