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黔东南州是一个位于云贵高原东南部,内辖苗、侗、汉、布依、水、瑶、壮、土家等33个少数民族的自治州,全区少数民族人口占到全州人口总数的81.87%。因此,发展和提高该区的少数民族受教育程度对促进经济发展、社会文明进步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是培育该地区新型劳动者的现实需要、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必然途径、是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理想选择、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少数民族现代化的发展诉求。正是基于对这一重要作用的充分认识,作者立足于经济学、民族学和教育学及社会学的角度,采用了文献法、调查法、个案法、访谈法等科学研究方法,在对收集到的有关国内外少数民族中等职业教育的研究文献进行充分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适时对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辖区内的凯里市、台江县、雷山县等县市的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与需求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发现当前该州的少数民族中等职业教育尚存在着“政府扶持力度欠硬朗、法制保障机制欠健全、教育管理职责欠分明、课程内容结构欠多元、中职师资力量欠夯实、学校办学形式欠丰富、居民职教意识欠强化和学生职教费用欠保障”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作者仔细分析了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背景,认为这些问题的产生是由欠完善的民族教育政策、守旧的民族文化理念、欠科学的教育制度、落后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及僵化的管理理念等有关法规、文化、体制、资金及观念等方面的原因所引起的,认为缓解当前少数民族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难题的有效措施应是努力通过“转变思想观念,逐渐提高对少数民族中等职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健全民族政策,着力改善少数民族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法规环境;创新办学模式,努力彰显少数民族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完善职教体系,不断提升少数民族中等职业教育的竞争力;转变职教理念,扎实提升少数民族中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途径来建构一个由各部门、各群体和各民族共同参与的联合系统来促进少数民族中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使民族地区的中等职业教育保持良性运转,真正担起服务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