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探讨急性PACG患者首次急性发作后不同时间点发作眼的视野结果及发作眼和对侧眼的RNFL厚度,分析急性PACG发作后视野和RNFL厚度改变规律。研究对象和方法:1.用Humphrey视野机检测对急性PACG患者首次急性发作眼压降至正常后2天内和30天后进行视野检测。比较急性PACG患者眼压降至正常后2天内和30天后视野变化。2.用HRT-Ⅱ测量急性PACG患者首次急性发作眼压降至正常后2天内和15天后、30天后发作眼和对侧眼颞侧、颞上、颞下、鼻侧、鼻上、鼻下和平均RNFL厚度。比较急性PACG患者发作眼和对侧眼的3个不同时间点6个部位和平均RNFL厚度的差异。研究结果:1.24例急性PACG患者首次急性发作眼压降至正常后24只发作眼视野结果,采用青光眼半视野检测(GHT)分为五类,其中3例患者结果为正常范围内,2例为临界,17例为正常界限外,2例为普遍敏感度下降,0例为异常高敏感度。24例急性PACG患者首次视野检测结果21/24(87%)的患者出现了发作眼的视野损害,3/24(13%)患者视野正常,并且17/24(71%)患者发作眼视野损害属于正常界限外。对24例患者24只发作眼首次视野结果中的模式偏差概率图分析,发现鼻上象限视野缺损45.7%最显著。30天后22例患者22只发作眼再次检测视野,采用GHT分为5类,8例为正常范围内,2例为临界,12例为正常界限外。其中7例患者首次发作眼视野检测结果为5例正常界限外,2例为普遍敏感度下降,30天后这7例患者发作眼视野结果恢复为正常范围内。2.急性PACG对侧眼各部位RNFL厚度3个时间点的变化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急性PACG发作眼鼻侧、鼻上RNFL厚度在眼压降至正常后2天内与15天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01)。发作眼颞侧、颞上、颞下、鼻下和平均RNFL厚度在眼压降至正常后2天内与15天后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作眼15天后与30天后RNFL厚度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PACG首次急性发作在眼压降至正常后2天内发作眼鼻侧RNFL厚度与对侧眼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15天后两者各部位RNFL厚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为0.09-0.84)。30天后发作眼鼻上RNFL厚度与对侧眼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研究结论:1.急性PACG首次急性发作眼压降至正常后约87%(21/24)患者发作眼视野损害,视野损害以鼻上象限显著,而且首次急性发作后视野缺损具有可逆性。2.急性PACG对侧眼3个时间点的RNFL厚度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急性PACG首次急性发作眼眼压降至正常后2天内发作眼鼻侧RNFL厚度较对侧眼明显增加,15天和30天后RNFL厚度趋向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