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中丘壑承古开今 笔底墨韵愈老弥新——从龚贤的师承看其山水空间境象意识

来源 :西安美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_1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龚贤的山水空间境象意识进行了分析。龚贤(1618年-1689年),生活在中国明末清初两朝的变更时期,一生清苦。除了在诗文方面的成就,龚贤的艺术贡献主要体现在山水画的成就上。他被认为是中国十七世纪金陵(南京)地区代表性的画家。龚贤的艺术思想主要是启发于明术的山水画集大成者董其昌的影响,并沿其思路,探求古人山水之所长,独辟蹊径。龚贤学古但不泥古,他强调师法造化,忌“奉师说为上智”,反对盲目的模仿古人。龚贤的成功体现在他师古人与师造化的辩证学习上,兼得造化与传统的精髓。虽然龚贤绘画师承“南宗”的表现方法,由于他以极大的精力投入到对生活的学习,形成了既有传统笔墨,又有写实意味的山水空间,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独立的画风,对后来山水画发展影响很大。龚贤的艺术理论不仅体现在他晚年形成的沉厚秀润的积墨技法,更在山水画的整体宏观上提出的“笔法,墨气,丘壑,气韵”说。他认为丘壑对山水画的作用很大,丘壑既是笔法,墨气的造型手段,又是画面的经营图式。因此,龚贤的山水意境表现上重视空间的塑造和山水氛围的渲染,形成了他重视纵深层次的表现思路,脱去时人陷于笔墨语言本身趣味的狭小范围。而在图式的经营上他主张“安”与“奇”的合理布局,“安”是求稳妥合情合理,“奇”是求面目新颖,山水有引人入胜处,总体求平中见奇。做好笔,墨,丘壑这三个方面,气韵就自然会出于画外,不能强求。龚贤所再“造”的丘壑所展现的强烈的纵深空间意境主要是得益于他笔墨求“润”,突出了南方秀润的地域特色,做到绘画语言与自然山川的完美结合。看他的画,平淡而耐人寻味,写实却似幻境,做到了现实与艺术的高度融合。从这一点来说是超过同时期其他画家的。
其他文献
期刊
面对当今世界范围的激烈竞争形势,我们比任何时候更需要一大批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创业开拓精神、创新思维能力和实干能力,善于协作的高素质人才。然而目前大学设计实践教育理
期刊
本文对中国当代现实主义油画的“纪实性”倾向进行了分析。在当代中国的现代化城市进程中,社会矛盾日益突出。一批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社会责任感的艺术家,力图通过作品来传达自己
期刊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2009年是“89后艺术”艺术潮流及油画语言发展的20周年。油画作品的市场化,话语权转变的20年。在当今的油画展览中,在各拍卖会当中,语言风格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