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识经济时代赋予了人才新的内涵,创新型和实践型的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和认可,这就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也是一种科学、合理的学习理念,其目的在于通过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究问题,发掘学生多方面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精神,以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全面启动,实施研究性学习逐渐成为改革的热点和突破点。历史学科作为中学教学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推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有着重要地位。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和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渗透研究性学习进行了探索和探讨。本论文主体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绪论主要是从本研究的缘由出发,结合研究性学习产生的背景,对当前国内外研究现状做了一定分析。第二部分通过对研究性学习涵义和理论基础的阐述,结合教师和学生对研究性学习认识的误区的分析,来论证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第三部分利用问卷调查研究的方法,对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实施现状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为下一步研究提供现实依据。第四部分针对当前高中历史课堂渗透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尝试性地提出了相应策略,以期对高中历史课堂开展研究性学习起到一定指导作用。研究表明,研究性学习的理念只有同课堂教学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显示出其生命力。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渗透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增强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还有利于促进学生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实现历史教育本性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