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蠲痹通络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2年2月肾内风湿科门诊及住院的4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诊断标准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关于RA分类标准,具备以下各项中4项者即可诊断:①每日晨僵持续1 h以上,时间超过6周;②3个或以上关节肿胀至少6周;③腕、掌指、近端指间关节肿胀超过6周;④对称性关节肿至少6周;⑤有皮下结节;⑥手X线片改变(至少有骨质疏松和关节间隙的狭窄);⑦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所有患者均排除难以控制的高血压、高血钾、恶性肿瘤、急慢性感染、心衰、出血及血液系统疾病。4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对照组2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对照组依据病程的长短及临床症状予甲氨蝶呤每次10—15mg,每周1次;柳氮磺吡啶每次0.75~1.0g,每日3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具有理气活血、温经通络的蠲痹通络汤(方药组成:生黄芪30 g、当归15 g、熟地15 g、白芍15 g、鸡血藤30 g、制川乌3 g(、桂枝15 g、细辛3 g、羌活15 g、独活15 g、威灵仙15 g、乳香10 g、没药10 g、蜈蚣5g、白芥子15 g、生甘草6 g),每日1剂,2个月为1个疗程。中药汤剂加减:阳虚甚者加制附片、鹿角胶;寒盛痛剧者加制草乌;关节肿胀者加防己和生薏仁;瘀血明显者加血竭和地龙;关节僵硬变形者加炮山甲和蜂房;低热阴虚者加丹皮、秦艽和石斛;局部灼热,寒热夹杂者加生石膏、知母和黄柏;气虚者加党参和白术。服药2个月后观察并记录总疗效、主要症状、体征(关节疼痛、晨僵、神疲乏力、面色萎黄及舌脉等)和实验室指标(血常规、肝功能、C反应蛋白、血沉等)。疗效评定标准是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拟定。痊愈:症状、体征全部消失、关节功能活动正常,实验室检查均正常;显效:症状、体征大部分消失或减轻,关节功能活动基本正常,实验室检查正常或基本恢复正常;有效:症状、体征有减轻,关节功能活动有改善,实验指标有改善;无效:症状、体征、关节功能活动均无明显改善,实验检查无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3%,对照组为70.5%,治疗组在改善关节疼痛、晨僵及控制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血沉)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肝功能损害等药物副作用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蠲痹通络汤较好减轻关节疼痛、改善晨僵、减少药物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