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样皮炎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s004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疱疹样皮炎是一种与乳糜泻相关的自身免疫性大疱病,多发于携带HLA-DQ2或HLA-DQ8等位基因的高加索人。研究表明,疱疹性皮炎患者血清中存在多种针对转谷氨酰胺酶等抗原的抗体,表皮型转谷氨酰胺酶是其自身抗原。疱疹样皮炎的发病除与遗传和麦胶敏感有关外,还可能与肠道菌群微生态失衡有关。无麦胶饮食和氨苯砜仍然是疱疹样皮炎的主要治疗手段。本文从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对疱疹样皮炎进行总结。

其他文献
针对车辆前端散热最恶劣的怠速工况,采用AMESim对汽车空调系统进行建模,通过仿真手段和空调台架试验分析了高、低空调负荷工况下冷凝器的散热边界需求,结果表明:系统模型与整车降温结果最大误差小于1℃,满足实际应用需求;冷凝器的散热能力对汽车空调系统高压压力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空调系统能耗,对整车空调的制冷能力影响有限。
目的探讨扁平苔藓样角化病(LPLK)的临床表现及皮肤镜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在上海市皮肤病医院门诊就诊并行皮肤镜及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确诊的21例扁平苔藓样角化病患者的临床及皮肤镜特征。结果21例患者年龄(64.69 ± 13.29)岁,男女比例为1∶2。18例皮损位于面部,3例位于小腿。10例皮损呈斑块样型,6例扁平色素斑型,5例扁平红斑样型。7例皮损呈红/紫红色,5例棕
目的探讨脑回状皮脂腺痣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手术时机。方法回顾2014年6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诊治的14例脑回状皮脂腺痣患儿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特征以及手术治疗时机。结果14例患儿中男10例,女4例,出生即有皮损,单发且位于头面部,外观与脑回结构相似,平均直径4.79 cm。所有患儿系统检查均无异常。组织病理:具有明显宽大的乳头瘤样增生,伴增生的皮脂腺及不成熟的毛囊。14例患儿
国内外特应性皮炎指南均推荐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进行阶梯治疗,因此评估患者的严重程度对于合理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特应性皮炎严重度评估的方法繁多,本文介绍常用的评估方法,探究其临床应用的价值。
目的报道1例新生儿Goltz综合征及PORCN基因新发突变位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Goltz综合征新生儿的临床资料,采集患儿及父母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全外显子组测序筛查患儿致病基因,Sanger测序法验证突变基因。结果患儿女,出生后7 h因头皮缺损、面部、双膝关节内侧多发表皮缺损、左耳廓畸形、右手中指无名指并指、右足拇指二趾并趾、左足呈"龙虾爪"畸形就诊。基因检测显示,患儿PORCN基因
为适应智能制造业对机床加工环境提出的高要求,针对已有产品功能单一问题,基于TRIZ理论的多功能性原理、分割原理和动态性原理,设计了一种集铁屑清扫、回收与打包、润滑功能于一体的设备。本产品人力轻松即可驱动,可折叠,便于携带,占空间小,体现了绿色环保、节约、安全的设计理念,为智能制造企业、高校实训区严格执行9S管理标准提供有效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