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体现

来源 :天津教育·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un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教育领域的改革发展。尤其是新课改的深化实施,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涌现了大量新型教学方法,为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供了保障。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注重多元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本文主要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从生活教学法、游戏教学法以及实践教学法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有效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近年来,教育教学有效性成为了广大教育工作者重点关注的话题。尤其是新课改的实施,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遵循新课改具体要求的情况下,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需教师逐渐摒弃传统教学观念,结合教学内容,采取多元化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的提高,以此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一、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应用生活教学法
  众所周知,教育知识主要来源于生活,教育的目的是不断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与技能水平,促使其能够适应社会生活,能够实现个人价值。简而言之,教育就是为生活服务,学习知识就是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课程实践教学中,教师为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简化知识的理解难度,可采用生活教学法,将数学知识的讲解与数学问题的解决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一些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点化为生动形象、具有现实意义的知识内容,通过这种方式,可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一个深层次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同时,生活教学法可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并发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促使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积极思考,与数学教师进行友好活动,促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与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与发散性思维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角》知识讲解过程中,数学教师可在授课之前,结合教学内容,或者针对教学重难点,提出一些课堂教学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的同时,可有效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望。如教师让学生在生活当中寻找一些带角的物体(如下图1),并采取比赛方式,看看谁找的最多,通过竞争方式,激发学生参与兴趣,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
  在此基础上,教师需组织学生将自身的发现分享给其他同学:教室墙壁转角处有角、屋顶有角、读书所用桌椅也有角等。在学生交流之后,教师对学生所找的角进行一个归纳总结,以此自然逐步引出角的定义、特点等内容,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掌握角的相关知识点,以此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生活经验,寻找到了问题的准确答案,可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应用游戏教学法
  游戏教学法,主要是在实践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多元化游戏,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并借助游戏这一载体,完成知识的讲解。小学阶段的学生有着十足的好奇心,在学习中,对一些新鲜事物比较好奇,但是学习兴趣难以长时间维持。数学课程属于理科,大量公式、定义等知识的学习,会让学生感受到课堂学习十分枯燥乏味,同时一些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会让学生感觉数学学习具有一定的压力。长此以往,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会产生一些抵触心理,严重情况下,会产生厭烦心理,造成小学数学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需立足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借助游戏活动,融合知识点,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活动中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在人教版《立体图形》教学时,可应用游戏教学法。结合本课教学目标,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以及球体等的特征,并能够结合具体图形,准确判断是什么立体图形。同时,在系统学习之后,需掌握不同立体图形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基于此,教师可以在教学完成之后,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分辨游戏。教师自行在课外收集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以及球体等实物,诸如书本、水杯、篮球、笔盒以及魔方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组,让小组学生进行分辨,看哪个小组学生分辨速度最快、准确率最高,以此巩固数学知识,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实践中应用实践教学法
  数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现实生活中,数学知识应用价值较高,随处可见数学知识的应用。因此,数学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应该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素养。需强调的是数学知识点具备繁杂、抽象等特点,一旦教师过于侧重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轻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将会造成学生无法将所学数学知识应用在生活中,不利于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提高,进而影响到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教师需注重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活动,不断巩固数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统计学知识时,教师在学生掌握统计图与统计表制作的基础上,可组织学生通过自身的调查,收集相关资料,制作统计图与统计表,并展开分析,以此巩固学生统计学知识。如在“六一”儿童节之前,教师可督促学生完成娱乐项目调查表,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同时结合具体数据,将其制作成为统计表与统计图,最终展开分析。借助这种方式,可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将自身所学知识应用在实践中,可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四、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实践中应用合作学习法
  所谓“合作学习法”,主要是在教师提出学习任务或者探究性学习任务之后,由学生通过相互配合、合作的方式,完成知识探究学习的一个过程。整个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纵观合作学习全过程,并结合合作学习实践,可发现合作学习法的最大优势在于可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快速融入相互合作的氛围中,进而可以更好实现课堂教学目的。值得注意的是合作学习主要以学生的合作探究、交流为主,以此掌握数学知识,教师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解决在合作学习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其余学习内容主要由学生合作完成,才可以真正意义上发挥出合作学习效果。
  例如,在人教版圆面积知识教学中,教师可对学生具体情况进行一个全面的摸排,在此基础上依据调查结果,将学生合理、有效分组,将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进行平均分组,保证每一组的学生综合素养保持一致,或者差异性不大。同时,在完成分组之后,需在合作学习中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分工,即让小组内的学生分别计算圆形的直径、周长等,待上述值求出之后,最终由学生共同计算圆面积。在课堂授课中,借助合作学习法,可有效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同时有利于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合作能力、交流能力等,以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结语
  多元化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可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有必要积极探索多元教学方法,为促进教学质量夯实基础。
  (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将情境教学法引入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中,能够改变语文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人情入境中感受语文知识的魅力,提高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在开展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能够通过创设直观情境、问题情境、趣味情境以及演绎情境的形式,逐步满足课堂教学的要求,充分展现语文课堂的教学魅力,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情境教学法指的是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所创建出具有一定特殊属性的场景,从而让学生在深入场景之中,深化
应用锥不动点定理研究了一类差分系统周期正解的存在性问题,并刻画了其特征区间.已有文献中的一些结果被推广和改进.
音乐剧又被称为歌舞剧,是目前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经常会用到的一种教学形式,通过在课堂上引用音乐剧,可以大大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小学生的学习效率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了传统音乐剧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应用的不足之处以及利用音乐剧教学的好处,并且提出了对于音乐剧在教学中应用的我个人见解,希望给其他的音乐教学教师提供一点可以借鉴的资料。  随着国家的发展,对教育行业也日趋重视,不再过于看重学生对文
在我国,单亲家庭也占据较大的比例,长期生长在单亲环境中的儿童,造成容易出现不良情绪和行为,严重影响儿童的正常成长,可能会造成一系列的人格障碍和行为问题。需要对单亲家庭儿童的心理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才能制定有效的防御对策,让更多的单亲家庭儿童快乐健康成长。对于单亲家庭来说,它是指离婚、丧偶等各类因素造成的家庭,或者是家庭成员不健全,单亲儿童在其家庭中长大,明显缺乏安全感,不利于同一心的正常发育。会严
摘要:在移动通讯设备中使用的智能天线是采用空分复用技术行运作的,在对信号的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些许差异,要将同频率、同时隙的信号在空域中区分开来。宽带智能天线可以扩大成倍的通讯量,再将它与其他高新技术相结合,就可以提高频谱资源最大化,这不仅有效减少了移动通信中出现的地形问题和结构复杂的建筑物等对电波传播的影响,还可以通过多层面及时伸延扩展,将不利于通讯因素排除在外。同时能有效地扩大信号覆盖范围,节约铺
首先给出了区间数空间子集的有界性及确界等概念,并给出了确界的存在性定理;然后讨论了区间值映射的半连续性问题,给出了区间值映射的半连续性概念及相关性质;最后讨论了半连
钻进幔帐,听着蒲扇摇曳生风时带出啪啪声入睡,这是儿时的催眠曲。  记忆中,那时的天气没那么热,空调也不是必需品。太阳一落山,吃过晚饭的人搬出竹椅坐到楼下、弄堂纳凉。大人摇着蒲扇聊天,小孩在一旁嬉笑打闹,夜深回家,母亲用蒲扇赶去帐中蚊虫,待小孩钻入帐中,母亲半躺床头摇着蒲扇哄着入眠,这是童年的仲夏夜。  随着夏季越来越热,空调装进每家每户,蒲扇也渐摇、渐远、渐渐被淡忘……  “小蒲扇轻轻摇,小宝宝睡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现象:很多学生对“解决问题”心存恐惧,看到较长的题目就不知所措,不懂得从众多条件中择取解决问题所需的相关信息,至于这些条件中还隐含什么条件,学生感到更加茫然,因此无法正确解决问题。究其原因,不难发现,由于数学语言的简洁性、严谨性、抽象性、符号化等特点,学生往往对数学信息缺乏足够的识别能力,无法正确理解以及准确判断题意。如何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呢?下面,我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