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围城》是钱先生“锱铢积累”而成的作品。钱先生对它的几次修改使它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语言的艺术性是这部作品的最大特色。《围城》中尽显钱先生的智慧,而这智慧显示在作品的语言中就形成了钱先生独特的幽默感。
语言之于人类,就像舞蹈之于蜜蜂,它是人类用于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语言是随着人类的生产劳动逐渐发展成熟的,它的出现给人类的生活增添了一抹亮彩,而当它被人们用于文学创作时更显出其魅力。钱钟书作为一代鸿儒,一位学者小说家,他对中国文字的运用可谓炉火纯青。他的小说《围城》则把这种“炉火纯青”发挥到了极致。有人说“凡读到《围城》其书者,没有不拍案叫绝的,而这书的妙处之一,就在于语言的精细与奇创,是地地道道的文学作品。”而这本小说最吸引我的,便是它的出语考究。
《围城》因其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和作品本身的文学经典品性被称为新的《儒林外史》。作为一个博学厚识的鸿儒奇才,钱先生受到了更多的人关注。本人之所以选择《围城》作为研究课题,也是为其中的文字所倾倒,从中领略到钱先生在语言文字上的创造力和幽默感,这是一种机智的美感——独特的钱氏幽默。《围城》并不是一次定稿的,而是经历了多次修改而成。
钱先生在他的论著《管锥编》、《谈艺录》、《七缀集》中有大量关于语言方面的理论,而这些理论同样被运用到《围城》的修改中。钱先生作为学者,从写《谈艺录》到《管锥编》,其学识日渐增长,其理论也更博大精深,而作者把这种“博大精深”的理论,运用到其倾心力作《围城》的修改中,使作品的语言更形象、生动、艺术,多了几分明智和通达,也更显钱氏幽默。杨绛先生是钱先生作品的第一读者,她在《记钱先生与围域》》中写道:“钱钟书在《围城》的序里说,这本书是他‘锱铢积累’写成的。我是‘锱铢积累’读完的。每天晚上,他把写成的稿子给我看,急切地瞧我怎样反应。我笑,他也笑;我大笑,他也大笑。”书中的幽默可见一斑。
美国人苏珊·朗格认为:“幽默是戏剧的光辉,是生命节奏的突然加强。”幽默是从机智出发,通过夸张、象征、谐音等手法,对生活中的不合理现象加以揭示并作含蓄的批评;翻开《围城》,每页都可见到令人发笑的字眼,这些字眼就像磁石一样吸引着读者看完整部小说。这些幽默的语言不仅使人一笑了之,还让人深思。在笑过之后,让人体味出另一种苦涩的味道,也对方鸿渐之流生出“哀其不幸,怒气不争”的感慨。《围城》中,幽默的句子数不胜数。如:
谁知道从冷盘到咖啡,没有一样东西可口:上来的汤是凉的,冰淇淋倒是热的;鱼象海军陆战队,已登陆了好几天,肉象潜水艇士兵,会长期伏在水里;除醋以外,面包、牛油、红酒无一不酸。
这段话充分显示了钱先生的智慧,这智慧是让读者以笑的形式体会到的。在这里,巧妙的讽刺性语言构成了幽默的元素。老舍说:“讽刺必须用极锐利的口吻说出来,给人一种强烈的冷嘲”、“必须毒辣不留情。”鲁迅也说过:“讽刺的生命是真实”。上述《围城》的这段话,就具体体现了这份“真实”。咖啡的凉和冰洪淋的热,构成一幅滑稽的画面。“凉”和“热”这对极普通不过的词,因为和所修饰的主语的极为不匹配,而产生了巧妙的讽刺效果,可谓是用“真实”讽刺“真实”。而对不新鲜的鱼肉的两个比喻,更讽刺了西贡这个法国的殖民地,虽然拥有法国人的先进文化和传统,但这文化和传统再怎么学也学不像,倒成了殖民地罪恶的一个见证。
这种讽刺性的揭露,在《围城》中比比皆是。如对楮慎明的描写中,作者把他和杜慎卿做了一番比较。杜慎卿何许人也?他是《儒林外史》中吴敬梓极力讽刺的一位虚伪的“贤人”。褚慎明和杜慎卿同样标榜自己讨厌女人,但事实上,杜慎卿和“她们隔三间屋还闻着她们的臭气”,可见他对女人敏锐的观察力;楮慎明心里更是装满了女人,“研究数理逻辑的时候,看见a posterioriNB个名词会联想到posterior,看见x记号会联想到kiss。而当楮慎明突然看到苏文纨时,却害谗痨地看着苏小姐,大眼珠仿佛哲学家谢林的“绝对观念”,像“手枪里弹出的子弹,险的突破眼眶,进碎眼镜。”用有力的事实形象的说明楮慎明名为君子,实为好色之徒的本质。讽刺之尖锐,由此可见。
正如匡启镛先生所说:“钱先生在对那些丑恶的事物和肮脏的灵魂奚落和揶揄时,总饱含着尖刻和辛辣的意味,往往是一语到破而又剃肌砭骨,产生了极为强烈的讽刺效果。”讽刺已然构成了《围城》的灵魂。它被称为“当代的《儒林外史》”也是当之无愧的。钱先生在《围城》中大量运用讽刺的手法来针砭时弊,当然是受《儒林外史》的影响颇深,但并不是全盘“儒”化,而是比《儒林外史》中的讽刺更多了几分机智。老合先生说:“机智是什么呢?它是用极聪明的,极锐利的言语,来道出格言性的东西,使人读了心跳”。
总之,在这部作品中钱先生展现了他独特的幽默,他把真实的生活用机智的语言表现给读者,让读者在大笑之余,深感钱先生的睿智和博识。而这种笑,并不是供人们消闲解闷的那种笑,而是为了深刻地认识事物,使那些不引人注目的东西更加鲜明、突出,它是一种非常严肃的笑,一种讽刺的笑。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83年、1991年、1996年、2003年金宏宇,《(围城>的修改与版本本性》.
[2]《我们仨》杨绛著,三联书店2003年出版
[3]《围城内外》陆文虎著解放军出版社2004年出版
[4]《干校六记》杨绛著三联书店1981年出版
语言之于人类,就像舞蹈之于蜜蜂,它是人类用于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语言是随着人类的生产劳动逐渐发展成熟的,它的出现给人类的生活增添了一抹亮彩,而当它被人们用于文学创作时更显出其魅力。钱钟书作为一代鸿儒,一位学者小说家,他对中国文字的运用可谓炉火纯青。他的小说《围城》则把这种“炉火纯青”发挥到了极致。有人说“凡读到《围城》其书者,没有不拍案叫绝的,而这书的妙处之一,就在于语言的精细与奇创,是地地道道的文学作品。”而这本小说最吸引我的,便是它的出语考究。
《围城》因其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和作品本身的文学经典品性被称为新的《儒林外史》。作为一个博学厚识的鸿儒奇才,钱先生受到了更多的人关注。本人之所以选择《围城》作为研究课题,也是为其中的文字所倾倒,从中领略到钱先生在语言文字上的创造力和幽默感,这是一种机智的美感——独特的钱氏幽默。《围城》并不是一次定稿的,而是经历了多次修改而成。
钱先生在他的论著《管锥编》、《谈艺录》、《七缀集》中有大量关于语言方面的理论,而这些理论同样被运用到《围城》的修改中。钱先生作为学者,从写《谈艺录》到《管锥编》,其学识日渐增长,其理论也更博大精深,而作者把这种“博大精深”的理论,运用到其倾心力作《围城》的修改中,使作品的语言更形象、生动、艺术,多了几分明智和通达,也更显钱氏幽默。杨绛先生是钱先生作品的第一读者,她在《记钱先生与围域》》中写道:“钱钟书在《围城》的序里说,这本书是他‘锱铢积累’写成的。我是‘锱铢积累’读完的。每天晚上,他把写成的稿子给我看,急切地瞧我怎样反应。我笑,他也笑;我大笑,他也大笑。”书中的幽默可见一斑。
美国人苏珊·朗格认为:“幽默是戏剧的光辉,是生命节奏的突然加强。”幽默是从机智出发,通过夸张、象征、谐音等手法,对生活中的不合理现象加以揭示并作含蓄的批评;翻开《围城》,每页都可见到令人发笑的字眼,这些字眼就像磁石一样吸引着读者看完整部小说。这些幽默的语言不仅使人一笑了之,还让人深思。在笑过之后,让人体味出另一种苦涩的味道,也对方鸿渐之流生出“哀其不幸,怒气不争”的感慨。《围城》中,幽默的句子数不胜数。如:
谁知道从冷盘到咖啡,没有一样东西可口:上来的汤是凉的,冰淇淋倒是热的;鱼象海军陆战队,已登陆了好几天,肉象潜水艇士兵,会长期伏在水里;除醋以外,面包、牛油、红酒无一不酸。
这段话充分显示了钱先生的智慧,这智慧是让读者以笑的形式体会到的。在这里,巧妙的讽刺性语言构成了幽默的元素。老舍说:“讽刺必须用极锐利的口吻说出来,给人一种强烈的冷嘲”、“必须毒辣不留情。”鲁迅也说过:“讽刺的生命是真实”。上述《围城》的这段话,就具体体现了这份“真实”。咖啡的凉和冰洪淋的热,构成一幅滑稽的画面。“凉”和“热”这对极普通不过的词,因为和所修饰的主语的极为不匹配,而产生了巧妙的讽刺效果,可谓是用“真实”讽刺“真实”。而对不新鲜的鱼肉的两个比喻,更讽刺了西贡这个法国的殖民地,虽然拥有法国人的先进文化和传统,但这文化和传统再怎么学也学不像,倒成了殖民地罪恶的一个见证。
这种讽刺性的揭露,在《围城》中比比皆是。如对楮慎明的描写中,作者把他和杜慎卿做了一番比较。杜慎卿何许人也?他是《儒林外史》中吴敬梓极力讽刺的一位虚伪的“贤人”。褚慎明和杜慎卿同样标榜自己讨厌女人,但事实上,杜慎卿和“她们隔三间屋还闻着她们的臭气”,可见他对女人敏锐的观察力;楮慎明心里更是装满了女人,“研究数理逻辑的时候,看见a posterioriNB个名词会联想到posterior,看见x记号会联想到kiss。而当楮慎明突然看到苏文纨时,却害谗痨地看着苏小姐,大眼珠仿佛哲学家谢林的“绝对观念”,像“手枪里弹出的子弹,险的突破眼眶,进碎眼镜。”用有力的事实形象的说明楮慎明名为君子,实为好色之徒的本质。讽刺之尖锐,由此可见。
正如匡启镛先生所说:“钱先生在对那些丑恶的事物和肮脏的灵魂奚落和揶揄时,总饱含着尖刻和辛辣的意味,往往是一语到破而又剃肌砭骨,产生了极为强烈的讽刺效果。”讽刺已然构成了《围城》的灵魂。它被称为“当代的《儒林外史》”也是当之无愧的。钱先生在《围城》中大量运用讽刺的手法来针砭时弊,当然是受《儒林外史》的影响颇深,但并不是全盘“儒”化,而是比《儒林外史》中的讽刺更多了几分机智。老合先生说:“机智是什么呢?它是用极聪明的,极锐利的言语,来道出格言性的东西,使人读了心跳”。
总之,在这部作品中钱先生展现了他独特的幽默,他把真实的生活用机智的语言表现给读者,让读者在大笑之余,深感钱先生的睿智和博识。而这种笑,并不是供人们消闲解闷的那种笑,而是为了深刻地认识事物,使那些不引人注目的东西更加鲜明、突出,它是一种非常严肃的笑,一种讽刺的笑。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83年、1991年、1996年、2003年金宏宇,《(围城>的修改与版本本性》.
[2]《我们仨》杨绛著,三联书店2003年出版
[3]《围城内外》陆文虎著解放军出版社2004年出版
[4]《干校六记》杨绛著三联书店1981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