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CAI的运用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ngyuans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现代化程度的提高,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 ,简称CAI)在课堂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特别是在小学语文学科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CAI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效果,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 多媒体 兴趣
  信息技术的空前发展,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课堂上成功运用多媒体CAI进行语文教学,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学内容更直观形象,而且还能增强课堂的密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创设语文学习情境,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的出现,把声音、图像、文字、视频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化静为动,变枯燥为生动,变抽象为形象,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创设一个更为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这样,直观形象与联想、想象相结合,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体味作品中所创造的意境,迅速而正确地把握文章的内涵。
  如小语第六册《庐山云雾》是描绘了庐山那绚丽多姿,神奇多变的景象,使学生热爱我们伟大祖国的大好河山。可是大部分同学都没有亲眼见过,尽管课文描写的非常美,尽管老师用充满感情的语言来形容,讲述,可是学生的脑海里没有这样的图画,因此兴趣不高。但如果运用多媒体来教学,多媒体可突破时空限制,把庐山的“秀丽”,云雾的“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画面一一展现在同学们眼前,并配以优美的音乐、恰当的解说,同学们顿时就被深深吸引住,特别是当多媒体展现云雾“瞬息万变”的画面时,同学们高兴的直拍手,嘴里不禁的说:“庐山的云雾真神奇呀!我恨不得马上就去庐山看看。”就这样同学们主动通过自己的感官去深刻的体会课文,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在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中,可将声像图文等各种教学信息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构造特定的教学情境,通过有声的画面,再现生动的形象,则很容易把学生引入文章所描绘的意境,体现文章的主旨,获得深刻的印象,既陶冶了情操,又提高了审美能力,既激发学生无穷的联想和想象,又使他们思维高度活跃而引发创新的火花,产生出前所未有的思维空间与创造灵感。
  二、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毋庸置疑,多媒体CAI的运用突破了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改变了传统课堂上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认知方式,这不仅活跃了学生的语文思维,而且也提高了教学效率。
  例如《詹天佑》一课,为什么要设计“人字形”铁路?火车在“人字形”铁路上是怎样运行的?是教学的难点,解决这一难点,我在ppt中编程中先把青龙桥陡峭的坡势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了解此处的地形特点,然后出示“人字形”的线路,一列火车在“人字形”线路上行驶,这种直观的演示,无须教师多讲,学生通过观察自会了解到“人字形”线路的奥秘所在。从而从内心深处赞叹詹天佑的聪明才智,敬佩之情由然而升。因为很难讲解的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的再现,学生就很快的理解和掌握了。所以运用多媒体不仅改进了以往的笨拙教学教学方法,同时也减少了课堂的浪费时间,有效地利用了课堂的40分钟,并且达到了极佳的教学效果。
  三、凸显语文学科魅力,激发学生想象思维
  多媒体计算机储存的教学信息具有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等特点,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 。小学语文课堂多媒体教学以一种全方位的方式向小学生展示一个美好的世界。在多种感官的刺激下,能更好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给学生一个更好的学习空间,在音乐的带领下,在动画的生动形象的演示下,在多姿多彩的图片展示下,学生犹如身临其境的感觉,更能体会教学内容,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和想象力。
  例如,我在教学杜甫《绝句》这首诗时,上课前播放美妙的音乐,在计算机的辅助下,大屏幕上出现一幅幅图像,青山绵延起伏,山脚绿水环绕,柔嫩的柳枝,两只美丽的黄鹂鸟在柳枝上不停地跳动,美丽、活泼、可爱的样子引起了学生的极大的兴趣,全神贯注地被吸引到屏幕上,完全置身于大自然美景之中,欣赏了诗的意境,理解了诗的内涵。陶醉在优美的声、画意境之中,获得美的享受,美的熏陶。由此可见,多媒体将图像、声音、文字、音乐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给学生提供了具体可感的形象,调动了学生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拓学生思维,增添了语文课堂教学的魅力。媒体软件具有人机互动的优越性,以及存贮信息量大、画面丰富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扩大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四、实现内容高度整合,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课堂学习的内容是有限的,而多媒体手段则可以短时间内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东西引入课堂,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加大课堂容量。
  为了能使多媒体教学的效果达到最优,我们应该做到适时、适量、适当。“适时”就是找准切入点,适机而用。如课前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利用多媒体动感画面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适量”多媒体的使用要做到适量,过分依赖多媒体会适得其反。表面上增加了信息量和课堂容量,实际上游离于课文教学之外的大量无用信息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因为学生既没对文本阅读和欣赏,也没对问题分析和讨论,认知语文和体验情感以及学生能力的培养都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适当”就是指多媒体用在“精彩”之处,用在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之处,用在有利于优化教学内容之处。
  总之,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既不能盲目地为追求潮流而过多使用,也不能因传统的语文教学理念而拒之门外,我们应对语文多媒体教学有理性的认识,本着技术为教学服务的思想,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规律和具体的教学内容,扬长避短,合理运用,才能让多媒体真正服务于语文教育,从而开创语文教育崭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吴德念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电化教育》 2002年12期
  [2]柳廷花 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神州》2012年3期
  [3]潘光辉 借助多媒体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學《成功》2008年7期
  
其他文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密切合作,与家长相互配合 “家园共育”是幼儿园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是当前世界上幼儿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由于年龄、学历层次及所处环境的不同,家长们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所持的态度、观念做法往往也各不相同。有的家长对家园共育表现漠然,有的家长被动参与。那么如何带动家长共同做好家园共育工作呢?  一、转变家长观念是做好家园共育的
导读:儿童读物这些图书给孩子们提供了提出问题的空间,尤其是那些和孩子们共性很多的人物,比如说长统袜皮皮,他们有共同的独特地看待世界的视角。   “风筝为什么可以飞上天空?”   “眼前的房门是怎么跑到我的眼睛里来的?”   “你说过树是有生命的。那么如果我把苹果摘下来的话,果树会不会疼呢?”  面对孩子的这些千奇百怪、不能一言以蔽之、甚至也许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爸爸妈妈们该如何应对?“如果一个人没
[摘 要]数学概念教学对整个数学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应努力通过揭示概念的形成、发展、巩固和应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能力。本文就数学概念的“引入”、“形成”、“本质”、“巩固”、“应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概念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材,一改以往老教材中严密的知识结构体系和严谨的数学概念体系,对概念的描述、概括不再特别注重其表达形式,注
研究目的: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是导致劳动人群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而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新生血管形成在DR的发病机制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Jun激酶(JNK)属于丝裂原活
[摘 要]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思维的深度与广度,思维的发散性与逆向性都体现了思维基本特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着力于这些方面的培养。只要教师能能在經常性的、有意识的教育教学,或者在专题训练中不断地得到培养与锻炼学生思维,相信我们一定能不断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 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提到:“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一个长期的培养和训练过程,要灵活多样地
作文是一项综合型,创新型的语言表达训练,是一项艰苦的创新劳动,“文贵于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作文训练是一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 激发创新欲望  小学生的好奇心强,又争强好胜,据这一特点可来用下述方法激发其创新欲望:  利用报刊上同龄人的有些习作,特别是身边的人来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和成就感。我常拿本校学生在《作文精选》《作文指导报》上发表的
[摘 要]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后,彻底打破了以分数来选拔学生的传统,所有的小学毕业生都进入初中就读。由于部分学生在小学时数学基础差,加上初中阶段学生所学知识量的剧增、难度的加大,许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难以适应,产生厌学心理,导致了农村初中生流失率的增高。在这样的新形势下,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质量迫在眉睫。在此,我谈一谈自己对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提高 农村数学教
英语学习、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英语已从一种工具变成了一种思想,一种知识库。没有掌握英语犹如缺乏一种思想,缺少了一个重要的知识源泉。可以这样说,学会英语,不但多了一双眼睛,一对耳朵,和一条舌头,甚至是多了一个头脑!因为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认识世界的工具,掌握一种语言也即掌握了一种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和习惯。  从事初中教学工作的我,结合日常工作中的点点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