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性理论作为多模态话语教学中的哲学基础,为大学英语多模态话语课堂的构建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间性理论提出了大学英语多模态话语课堂构建的主要方法,本文就这些方法展开了研究,目的是为了能够构建更加良好的大学英语多模态话语课堂。
【关键词】间性理论;大学英语;多模态话语
在当今的社会背景之下,社会的变化是十分迅速的,在这个多模态的社会中,高校英语教师也应该要适应时代的潮流,不断转变自身的教学思想与理念,不断发现多模态话语课堂的构建对于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水平有着何种积极作用,并学会更多的利用多模态教学资源来辅助英语教学,不断提高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
1 间性理论的含义
间性理论所指的是普通意义上二者之间所存在的联系,突出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一内容。间性理论包括主体间性、媒体间性与文化间性等内容,间性理论要求主体与客体应该是不可分割的,它们是共同存在的,并且二者之间是对等的,主体与客体之间会相互产生一定作用,并且会出现新的动态。因为间性理论所具有的哲学基础,使得间性理论被运用于许多不同的领域中,并且带来不一样的视角。间性理论的不断发展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动力,促进了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也走进了大学教学课堂,这使得大学传统教学方式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转变,对大学课堂的教学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在如今,教师、学生、课本与多媒体四者的联系不断加强,也促进了四者间信息的交流与转换。
2 间性理论视角下多模态话语教学实施的方法
2.1 注重英语课堂的交互性
基于主体间性,教师与学生应该有个怎样的定位是需要我们进行思考的。对于大学英语教师而言,最重要的一点是怎样在课堂上发挥教师所具有的主体作用,并且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通过与学生进行对话、讨论并且分享经验来共同实现教学的最终目的,其次才是如何在英语课堂中合理融入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与学习的过程中,师生之间相互协作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教师也应该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来进行独立思考,这样能够“温故而知新”,让学生收获更多新的知识。因为学习是具有构建性的,在不断的学习中,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不断积累,学生在这知识积累的过程中通过将所掌握的知识进行重新构建,则能够进一步掌握新知识。另外,学生与学生之间是存在着差异性的,不论是学习基础还是个性都不相同,因此英语教师也应该要尊重这一差异性。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师生关系不再如过去那般僵硬,而是需要相互理解、相互沟通,虽说是师生,其实现在的教师更像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因此,大学英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意识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生来展开,尊重学生的感受,不断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另外,教师应该要不断创新教学手段,认真备课,让教学内容更富有趣味性,以此来吸引学生的兴趣,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英语教学中来。
2.2 保证英语课堂的多模态性
媒体间性是早就存在的,它的存在给大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并且因为多媒体技术的存在,课堂也因此变得更加丰富。媒体间性加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促进了大学英语多模态话语课堂的构建。媒体间性对于大学英语多模态话语课堂的构建有着多种作用,具体表现在促进教师与时代的对接,不仅需要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融入多媒体与多模态,还要明确它们对于大学英语教学仅仅是起到一个辅助作用,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英语教学方法,若过分强调多媒体与多模态的作用,那么很容易忽视教学的主要目的。基于媒体间性,大学英语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需要保证课堂具有一定的连贯性,让学生的思绪能够保证顺畅不对打断,并且,英语教师还应该要去除掉一些冗余的知识点,让课程内容变得更加精致。英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使用分段教学法,在掌握学生心理的前提下逐渐提高教学知识的难度,让学生有一个适应的时间。多模态教学是教学媒体的主要表现形式,同时也体现交互性原则,利用多模态话语课堂的媒体间性,实施多模态教学能够增加大学英语教学的资源量,给学生带来更加多元的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多模态话语课堂的建立。
2.3 突出英语课堂的跨文化性
文化间性是大学英语多模态话语教学中所需要重视的一个点,它表现了不同文化之间所共存共生的特征,并且较为复杂,文化间性以语言为基础,但是又不仅仅局限在语言上。英语教师在进行多模态话语课堂教学时,应该要将文化间性融入进主体间性之中,并且还应该要利用媒体间性来进一步促进中西文化之间的互动。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手机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物件,在过去,手机是严令禁止带入课堂的,因为它会影响学生的课堂集中力与注意力,但是到今日,手机却能够作为一件便于课堂师生交流互动的工具所存在,这主要是因为手机所具有的功能发生了变化,由过去的通话工具转变成为了有助于教师教学开展的工具。跨文化教学是大学英语多模态话语课堂建设中所存在的一种性质,跨文化教学不仅会体现在教师所制定的教学计划上,还会体现在英语教师所选择的教学资源上。为了能够更好的建设大学英语多模态话语课堂,英语教师也应该要重视跨文化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
3 结语
间性理论作为大学英语多模态话语课堂构建的哲学基础,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以间性理论为基础来构建多模态话语课堂能够给学生营造更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并且拥有更多张口说英语的机会,还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改善教师的教学理念,从而进一步改善大学英语的教学效果。目前我国的英语多模态话语教学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为此我国广大学者应该要加大对其的研究力度,不斷完善大学英语多模态话语教学。
参考文献
[1]荣盈盈,戴培兴,阮瑾,吴苏苏.论视觉多模态话语的符号间性与认知功效[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02):114-118.
[2]陈琦,张建伟.信息时代的整合性学习模型——信息技术整合于教学的生态观诠释[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01):91.
作者单位
新余学院外国语学院 江西省新余市 338000
【关键词】间性理论;大学英语;多模态话语
在当今的社会背景之下,社会的变化是十分迅速的,在这个多模态的社会中,高校英语教师也应该要适应时代的潮流,不断转变自身的教学思想与理念,不断发现多模态话语课堂的构建对于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水平有着何种积极作用,并学会更多的利用多模态教学资源来辅助英语教学,不断提高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
1 间性理论的含义
间性理论所指的是普通意义上二者之间所存在的联系,突出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一内容。间性理论包括主体间性、媒体间性与文化间性等内容,间性理论要求主体与客体应该是不可分割的,它们是共同存在的,并且二者之间是对等的,主体与客体之间会相互产生一定作用,并且会出现新的动态。因为间性理论所具有的哲学基础,使得间性理论被运用于许多不同的领域中,并且带来不一样的视角。间性理论的不断发展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动力,促进了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也走进了大学教学课堂,这使得大学传统教学方式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转变,对大学课堂的教学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在如今,教师、学生、课本与多媒体四者的联系不断加强,也促进了四者间信息的交流与转换。
2 间性理论视角下多模态话语教学实施的方法
2.1 注重英语课堂的交互性
基于主体间性,教师与学生应该有个怎样的定位是需要我们进行思考的。对于大学英语教师而言,最重要的一点是怎样在课堂上发挥教师所具有的主体作用,并且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通过与学生进行对话、讨论并且分享经验来共同实现教学的最终目的,其次才是如何在英语课堂中合理融入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与学习的过程中,师生之间相互协作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教师也应该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来进行独立思考,这样能够“温故而知新”,让学生收获更多新的知识。因为学习是具有构建性的,在不断的学习中,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不断积累,学生在这知识积累的过程中通过将所掌握的知识进行重新构建,则能够进一步掌握新知识。另外,学生与学生之间是存在着差异性的,不论是学习基础还是个性都不相同,因此英语教师也应该要尊重这一差异性。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师生关系不再如过去那般僵硬,而是需要相互理解、相互沟通,虽说是师生,其实现在的教师更像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因此,大学英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意识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生来展开,尊重学生的感受,不断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另外,教师应该要不断创新教学手段,认真备课,让教学内容更富有趣味性,以此来吸引学生的兴趣,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英语教学中来。
2.2 保证英语课堂的多模态性
媒体间性是早就存在的,它的存在给大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并且因为多媒体技术的存在,课堂也因此变得更加丰富。媒体间性加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促进了大学英语多模态话语课堂的构建。媒体间性对于大学英语多模态话语课堂的构建有着多种作用,具体表现在促进教师与时代的对接,不仅需要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融入多媒体与多模态,还要明确它们对于大学英语教学仅仅是起到一个辅助作用,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英语教学方法,若过分强调多媒体与多模态的作用,那么很容易忽视教学的主要目的。基于媒体间性,大学英语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需要保证课堂具有一定的连贯性,让学生的思绪能够保证顺畅不对打断,并且,英语教师还应该要去除掉一些冗余的知识点,让课程内容变得更加精致。英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使用分段教学法,在掌握学生心理的前提下逐渐提高教学知识的难度,让学生有一个适应的时间。多模态教学是教学媒体的主要表现形式,同时也体现交互性原则,利用多模态话语课堂的媒体间性,实施多模态教学能够增加大学英语教学的资源量,给学生带来更加多元的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多模态话语课堂的建立。
2.3 突出英语课堂的跨文化性
文化间性是大学英语多模态话语教学中所需要重视的一个点,它表现了不同文化之间所共存共生的特征,并且较为复杂,文化间性以语言为基础,但是又不仅仅局限在语言上。英语教师在进行多模态话语课堂教学时,应该要将文化间性融入进主体间性之中,并且还应该要利用媒体间性来进一步促进中西文化之间的互动。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手机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物件,在过去,手机是严令禁止带入课堂的,因为它会影响学生的课堂集中力与注意力,但是到今日,手机却能够作为一件便于课堂师生交流互动的工具所存在,这主要是因为手机所具有的功能发生了变化,由过去的通话工具转变成为了有助于教师教学开展的工具。跨文化教学是大学英语多模态话语课堂建设中所存在的一种性质,跨文化教学不仅会体现在教师所制定的教学计划上,还会体现在英语教师所选择的教学资源上。为了能够更好的建设大学英语多模态话语课堂,英语教师也应该要重视跨文化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
3 结语
间性理论作为大学英语多模态话语课堂构建的哲学基础,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以间性理论为基础来构建多模态话语课堂能够给学生营造更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并且拥有更多张口说英语的机会,还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改善教师的教学理念,从而进一步改善大学英语的教学效果。目前我国的英语多模态话语教学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为此我国广大学者应该要加大对其的研究力度,不斷完善大学英语多模态话语教学。
参考文献
[1]荣盈盈,戴培兴,阮瑾,吴苏苏.论视觉多模态话语的符号间性与认知功效[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02):114-118.
[2]陈琦,张建伟.信息时代的整合性学习模型——信息技术整合于教学的生态观诠释[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01):91.
作者单位
新余学院外国语学院 江西省新余市 33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