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阳县甘薯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来源 :南方农业·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NZXC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甘薯是重庆市云阳县的传统栽种粮食作物之一。从云阳县甘薯的生产水平、种植区域、栽培技术、市场销售、加工利用等方面,分析了甘薯产业的现状。针对重视程度不够、品种更新缓慢、单产水平不高、产业链条不长等问题,提出发展对策:加强组织领导,稳定种植面积,推广先进技术,搞好产销结合,培育龙头企业。
  关键词 甘薯产业;现状;问题;发展对策;重庆市云阳县
  中图分类号:S531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13.011
  知网出版网址: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70508.2143.014.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7-5-8 21:43:00
  云阳县位于重庆市东北部,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县境地形平面近似东南西北为顶点的菱形。全县面积3 649 km2,境内山峦起伏,山高坡陡,平坝较少,高差悬殊,最高海拔1 809 m,最低海拔175 m。全县辖42个乡镇和街道,396个村委会,农业户数29.9万户,总人口134.2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9.89万人、非农业人口34.40万人,农村劳动力56万人,常年外出务工40万人。2016全县耕地面积6.58万hm2,其中稻田2.24万hm2、旱地4.34万hm2,农村人口平均耕地659 m2/人。2016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9.90万hm2,产量42.40万t,农村人均占有粮食424 kg,面积和产量分别居重庆市区县排名第6位和第9位[1]。
  1 现状
  1.1 生产水平
  甘薯是云阳县的传统栽培作物之一,自1949年建国以来的统计资料显示,随着农业增产技术的推广应用,全县的甘薯生产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升。1949—2016年,全县年度平均种植甘薯面积2.19万hm2,平均总产量为26.55万t(鲜薯,下同),平均每667 m2产量808 kg(鲜薯,下同)。年度间的最高和最低面积、总产、单产分别为:1)1958年面积最大,达到3.14万hm2,1973年最小(1.05万hm2);2)1999年总产量最高,达到41.7万t,1949年最低(12.55万t);3)2009年单产最高,为1 275 kg,1975年最低(375 kg)。建国以来,甘薯作为云阳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为解决全县人民的温饱问题,作出了重大贡献。2016年全县甘薯种植面积为1.67万hm2,总产量30.15万t,667 m2平均产量1 205 kg,甘薯种植面积占全县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17%,总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15%[2]。
  1.2 种植区域
  在云阳县耕地中,旱地占全县耕地的66%,因耕地资源充足、气候条件适宜,加上粮、饲、加工等广泛用途,故全县甘薯的种植区域分布广。全县所辖的42个乡镇、街道均有在种植甘薯的习慣,其中,以故陵镇、红狮镇、凤鸣镇、龙角镇、堰坪镇、普安乡、新津乡、龙洞镇、泥溪镇、票草镇、外郎乡、南溪镇、江口镇、双土镇、鱼泉镇、沙市镇、农坝镇、后叶镇、高阳镇、平安镇等乡镇的种植面积较大,种植面积占全县甘薯面积的70%以上,产量占全县甘薯产量的80%以上,单产水平也远远高于全县平均水平[2]。
  1.3 栽培品种
  云阳县甘薯种植历史悠久。20世纪60年代,全县主要推广种植的甘薯品种有东北苕、南瓜苕、麻红苕;70年代主要有67-12、窝十斤、六十早;80年代主要有67-12、徐薯18号;90年代主要有67-12、南薯88号、徐薯18号。进入21世纪以来全县主要推广种植的甘薯品种有67-12、潮薯1号、太空苕、南薯88号,2010年以来主要有67-12、潮薯1号、万薯5号、万薯7号[2]。
  1.4 栽培技术
  在甘薯栽培技术上,根据云阳县的自然和气候特点,普遍采用了地膜育苗、壮苗早栽、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等配套栽培技术。
  1.4.1 地膜育苗
  在全县的推广应用范围很广,海拔200~400 m的地区多采用地膜覆盖引苗出苗法育苗;海拔400~600 m的地区采用先地膜平盖,出苗后起拱盖膜方法育苗。
  1.4.2 壮苗早栽
  适时早栽是甘薯增产的一项重要措施。一般海拔400 m以下地区,“小满”前后收麦后栽插;海拔400~600 m地区,“芒种”前后栽插;海拔700~800 m地区,“夏至”前后栽插。一个共同的原则是以当地小麦收后10 d内栽插为早栽。
  1.4.3 增加密度
  改变传统的稀大窝栽插方式,增加栽插密度。一般每667 m2栽插密度4 000~5 000窝。
  1.4.4 合理施肥
  1)施足基肥。基肥以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每667 m2施1 000~2 000 kg。同时,可配合施入磷肥15~25 kg、草木灰100~150 kg、碳铵7~10 kg。2)施好提苗肥。一般在幼苗初期追施速效肥。追肥在栽后3~5 d内结合查苗补苗进行,在苗侧下方7~10 cm处开小穴,每667 m2追施化肥1.5~3.5 kg,施后随即浇水盖土;也可用1%尿素水灌根。3)施好壮株结薯肥。栽后30~40 d追施壮株结薯肥,长势差的多施,每667 m2施硫酸铵7.5~10 kg或尿素3.5~4.5 kg或硝酸铵4.5~6.0 kg,硫酸钾10 kg或草木灰100 kg;长势较好的,用量可减少一半。4)施好催薯肥。催薯肥以钾肥为主,施肥时期一般在栽后90~100 d。催薯肥如用硫酸钾,每667 m2施10 kg;如用草木灰,每667 m2施100~150 kg。注意草木灰不能和氮、磷肥料混合,应分开施用。施肥时加水,可尽快发挥其肥效。
  1.5 市场销售
  云阳县常年鲜甘薯产量55万t左右,据调查,其鲜食食用量不足10%,进入城镇居民消费量就更小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云阳县甘薯生产的发展。   1.6 加工能力
  云阳县甘薯主要依靠家庭小作坊式的加工,加工出甘薯淀粉和粉条,从而满足市场的部分需求,没有形成规模的批量。2013年以來,云阳县主要以云阳县千丝来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大力开发甘薯、马铃薯为原料的粉丝(条)系列产品,远销市内外市场,取得了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
  2 存在的问题
  2.1 重视程度不够
  2000年以来,农民将甘薯生产作为一个解决生猪饲料的主要来源,没有将甘薯当成确保粮食安全的主要作物,长期以来其地位和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甘薯生产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其产业缺乏科学的规划和布局,生产投入少,导致面积、产量在粮食作物中所占比重较少。
  2.2 品种更新缓慢
  经初步统计,建国以来至今,云阳县各种类型甘薯种植面积占甘薯种植总面积的比例为:饲用型(潮薯1号)40%,鲜食饲用型(67-12)25%,淀粉型(万薯5号、万薯6号)22%,黄心鲜食型(万薯7号)5%,其他品种8%[2]。据调查分析,云阳县甘薯品种的推广周期一般为10 a左右。因种植的甘薯品种周期长,抗病和抗逆性不断减弱,致使甘薯产量下降,严重地影响着云阳县甘薯产业的持续发展。
  2.3 生产水平较低
  由于云阳县山区的地域条件差,生产设施落后,加上劳动力大量外出,生产管理水平落后,高产的品种、先进的栽培技术很难得到推广应用,长期处于较低的生产水平,极大影响了农民的甘薯种植积极性。
  3 云阳县甘薯产业发展对策
  3.1 加强组织领导
  在今后的甘薯产业发展上,要结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发展思路,着力进行甘薯种植结构调整,引导农民围绕市场需求,种植发展加工型、鲜食型、饲用型的甘薯品种,从而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同时,还要着力培育规模种植大户,改变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从而形成规模生产效益。
  3.2 稳定种植面积
  要采取多种措施,大力稳定种植面积。通过推广良种及机械化耕作等措施,提高甘薯种植效益,充分调动农户种植甘薯的积极性。1)千方百计稳定原有甘薯种植面积,大力开发秋季资源,发展秋甘薯;2)通过土地流转、改善农业基础设施等措施,彻底解决农村耕地撂荒,使撂荒地种上甘薯,从而提高甘薯种植面积,提高甘薯在粮食生产中的地位。
  3.3 推广先进技术
  加大甘薯生产新技术推广力度,推广优质高产、抗性好、商品率高的甘薯良种,并在育苗移栽、起垄作埂栽培、机械化耕作、贮藏等环节下功夫,同时应加大技术指导、现场示范及宣传培训等力度,从而提高农户科学种植甘薯的水平,实现增产增收。
  加大甘薯脱毒种薯的引进及推广力度。
  3.4 搞好产销结合
  要扩大甘薯种植面积,提高甘薯种植效益,关键在于解决好鲜薯销售问题。应及早谋划,加强市场对接,从根本上解决令农民头疼的“种什么、怎么种、卖给谁”的问题,从而实现种植户得实惠的目标,提高农户种植甘薯的积极性。
  3.5 培育龙头企业
  甘薯加工企业是提高甘薯产品的附加值,激励农民种植甘薯积极性,推动甘薯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要下大功夫培育龙头加工企业,才能推动云阳县甘薯产业的长足发展。2015年云阳县着力打造了“天生云阳”农业区域品牌,甘薯加工企业可依靠这优势,并结合地方文化资源,按照市场需要,改善加工设施,提高加工质量,高标准、高起点进行品牌创建,促进甘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云阳县地方志办公室.云阳年鉴—2015[R].重庆市云阳县,2015.
  [2] 四川省云阳县农业局.云阳县农业志[R].重庆市云阳县,1990.
  (责任编辑:丁志祥)
其他文献
在对世界上各城市规模合理分类的基础上,通过对其线网各发展期所表现出的整体网络服务水平、运营设施配置参数的统计、归纳和趋势分析,结合运营成本和效益原则,提出相关各规
结合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示范段施工实际情况,系统总结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施工工艺,主要包括无砟轨道敷设条件评估、梁面处理、施作防水层、敷设两布一膜及挤塑板、建立轨
英语泛读课课程应精选合适的课文,并及时补充有影响力的最新素材。选材时应注意启发性、文化性、文学性以及感性和理性的结合。教学时应注重互文性,从历史发展角度探讨问题,培养
为探明黄土高原区滴管条件下山地枣树的耗水规律,研究了不同保墒条件下,不同灌水量、不同灌水次数对枣树耗水量及作物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耗水量和作物系数均随灌水定额和
加拿大皇家植物园(Royal Botanical Gardens)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汉密尔顿市,是世界最大的几个植物园之一,占地面积1 093 hm2。其中种植园占总面积的10.34%,余下为自然沼泽地、林地、草地和原始森林。植物园紧邻湖湾,风景秀丽典雅,引人入胜,景色宜人,是多伦多和尼亚加拉大瀑布之间最主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植物园历史及殊荣  加拿大皇家植物园始建于1930年,距今已经有80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