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选用药时机

来源 :家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he10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治病用药是非常有讲究的事,以用藥为例,有些时候发现疾病就需要立即用药,但有些时候不是发现疾病、确诊之后就需要马上用药, 有些病用药则需要慎之又慎。下面结合临床案例给大家进一步说明。

有的病不着急用药


  例1:患者男,17岁,高三学生。一天傍晚,突然倒地、抽搐、惊厥、口吐泡沫、神志不清,十几分钟后自己爬起,若无其事。立即被送医院,脑电图显示有癫痫放电,诊断为癫痫。但医生未立即开出抗癫痫药物治疗,只是说先观察,多休息,多睡觉,如果再发病及时就医,并用药。
  分析:癫痫是神经系统疾病中仅次于急性脑血管病的第二大常见病。病因不甚清楚,无病因药物治疗。该病发病机制复杂,有效的对症药很多,一旦用药就不是几天几个月,而是好多年,药物副作用便自然不容小觑。然而,有的癫痫仅发作一次就不再发作,因此对于癫痫,一般先不着急用药,留心观察,嘱患者避免诱因,注意劳逸结合,也许就只发这一次,这就可以避免为预防复发而长期吃冤枉药!如果第二次发病,一般就需要用上抗癫痫药物并维持多年(有的医生更保守一点,甚至在第三次发病后才用药治疗)。不只是癫痫,作为严重精神疾病的精神分裂症,也有少数患者仅发病1次就不再发作。因此,精神分裂症首次发作也不必马上长期用药维持,如果第二次发病,则必须大剂量用药控制症状后,减量维持用药好多年。
  例2:患者女,35岁,清洁工。健康体检B超查出胆囊结石。她担心害怕,身边几个同事就因为胆结石引起胆囊炎开刀把胆囊切掉了。她怕胆结石引起炎症发烧、疼痛,更怕手术治疗,因此,经常买头孢菌素药吃,认为这样就不会发生胆囊炎了。
  分析:这位患者显然用头孢菌素不是时候。结石易引起感染,但尚未引起感染就用抗感染药显然不是时机。有结石存在,就有感染的风险,平时应注意饮食调理,忌饱餐、少油脂、多果蔬、多饮水,多运动,保持大便通畅,胆结石可能长期静止,不至于出现梗阻和感染症状。当然,如果不幸并发感染,则需用抗生素或其他抗菌药治疗,一般能有效消除症状;如果多次发生梗阻感染症状,那只有在控制感染后手术除石。多见的胆结石也好,肾结石也好,手术把结石清除是釜底抽薪的消除梗阻和防治感染的方法。当然也不是一有结石就开刀,开膛破肚、破皮流血取石总是不得已而为之。
  总之,没有感染时用抗感染药物是白用,没有益,只有害。药物非食物,岂能随随便便想吃就吃呢!

有的病要立即用药


  有的疾病一经查出,就应当及时予以药物治疗。比如肺结核、麻风病,只要诊断无误就尽快用药治疗;肠道蛔虫、蛲虫、钩虫、阿米巴等感染一经诊断,也应及时用药,即使没有症状也不等待。为什么?因为,已有可靠疗效的药物可用,既不难治愈,更能防止病情发展、并发症发生和传染性。

有的病用药慎之又慎


  有的疾病虽也有药治疗,但疗效不理想、不可靠,药物副作用不小,用药时间又长,因此,选择用药要慎之又慎,不可轻率随意乱用,否则,弊多利少。
  比如,慢性迁延性肝炎(慢迁肝),属于症状和肝功能损害均较轻的慢性肝炎,病情和肝功能时有波动是其特点,如果要用药,宜选择合适时机,在症状和肝功能波动加重时用药以对症;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活肝)、大三阳,是症状和肝功能异常均较重的慢性肝炎,使用干扰素、拉米夫定等抗病毒药物常常显示较好疗效,但应选择合适时机,比如转氨酶水平理想,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即谷丙转移酶(ALT)在300以上,尤其500~600时效果较好,宜等待这一时机用药。
  又比如,消化性溃疡,尽管幽门螺杆菌(Hp)阳性,但如果症状轻微甚至没有症状(有10%的消化性溃疡无症状,由钡餐或胃镜发现),此时一般不用药,更不用药物副作用较大的三联、四联抗菌药治疗。因为,虽然有望消除Hp,但身体却可能受到药物损害,得不偿失。况且,Hp人群感染率很高,通常不都构成威胁。Hp阳性的慢性胃炎,症状轻微者,也以不联合抗菌用药为好。通过饮食调理等可望减轻、消除症状,疾病自愈。少数人由于保养不够等原因出现症状,且症状不轻,工作、学习、生活均受影响,此时自然宜首选三联或四联用药。之所以如此考虑,是因为这些疾病难以一劳永逸治疗彻底,药物对人体、对肝脏的损害又必须警惕。
  还有,乙肝疫苗能有效预防乙肝,尤其母婴垂直传染,注射时机对预防效果很重要,通常要求在出生后24小时内(6小时内更好)打第一针,打第二针则在出生后1个月,第三针在6个月。这种注射时机更有利于产生抗体,预防效果更好。破伤风抗毒素、狂犬疫苗等的预防注射针也是很讲究注射时机的,打的预防针越早越好,过了有效时机(一般24小时)就达不到应该有的效果。
其他文献
在排球垫球教学中手型和击球点是教材中的重点。手型:练习者两手手指上下相叠,两拇指对齐平行相靠,压在上面一手的中指第二指节上,掌根紧靠,两臂伸直相夹。击球点:腕上10厘米左右的两小臂挠骨内侧所构成的平面。  由于人的生理结构以及因球击打手臂部位的疼痛所产生的畏惧心理的共同作用,常常造成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屈肘、松臂、用手指关节处击球等错误动作,垫球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无法得到保证,学习效果不理想。  针对
【生活实例】  小林13岁,最近半年发现血压很高。家长开始还不敢相信,但多次测量,血压都在150/100毫米汞柱左右。小林的父母很疑惑:高血压不是老年病吗?孩子这么小,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高血压呢? 他祖父母都有高血压,难道是遗传?父母带小林去医院就诊。医生说,对于小林这样的孩子,首先需要排除继发性高血压。但经过各项检查后,医生排除了内分泌性高血压、肾血管性高血压、肾实质性高血压。  小林的高血压
一项研究发现,爱读书的人比不爱读书的人具有明显的“生存优势”。  日前,耶鲁大学的公共健康专家进行了一项长期调查,在过去11年中,他们跟踪记录了3600名50岁以上男性和女性的健康与阅读习惯。研究表明,每天读书的时间越长(哪怕只有半小時),寿命就越长。截至1/5的研究对象死亡时,爱读书的人比不爱读书的人平均寿命长近2岁。  研究人员指出,在长达数百页的阅读过程中,读者一直追随作者的思路、人物或情节
“熬最狠的夜,睡最贵的床!”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熬夜已经成了一种新的“社会病”。对于许多人来说,不是不知道熬夜的危害,只是仍然控制不住熬夜“放松”的冲动。  在3月21日世界睡眠日来临之际,我们再来谈谈睡眠这个与我们息息相关的问题,期待大家能对睡眠问题真正重视起来。  月黑风高,夜深人静,换好睡衣,摆好姿势,准备合眼入睡,忽然灵光一闪,惊觉还有一集剧没有追完,打开手机,在时而愉快时而悲伤的剧情
【临床病案】  患者80多岁,中年时患上慢性肾炎,因治疗不佳而致肾功能不全;几年前因反复慢性肠炎而长期服用价廉的磺胺甲基异恶唑(SMZ)……不久前发生病危,诊断为慢性肾衰竭和尿毒症,危在旦夕!老年人脏器功能衰退  高齡老人的肾脏因生理性功能衰退,其重量、肾单位的数量和大小、肾血流量、肾小球的滤过率均有明显下降,肾脏的代谢和排毒功能明显降低。从25~80岁,肾小单位减少40%多,肾小球透明变性、硬化
在今年的两会上,有代表、委员提出人工智能管理电子病案的提案。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人工智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如何利用人工智能造福百姓健康,成为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关切的一大焦点。电子病历富矿亟待开采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院长李秋说,“我国已经确诊的慢病患者有2.6亿人,每年还以8.9%的速度递增,且老龄化趋势加快,要加快推进‘互联网 慢病’健康管理的新模式
带状疱疹病毒,是婴幼儿期引起水痘的病因。水痘一般10天左右自愈,但康复后体内仍然潜伏有该病毒。成人期,由于疲倦、抑郁、失眠、劳累或患有其他疾病时,此种潜伏已久的病毒可能被激活引起带状疱疹。病发时,首先损害皮肤,引起带状疱疹,继而侵犯周围神经引起神经炎性疼痛。带状疱疹50岁以上多见,年纪越大,发病率越高。  老年人带状疱疹的皮肤疱疹损害常常不严重、不典型,甚至少数人没有疱疹,但引起的局部神经痛却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