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受资源环境的制约,传统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已经不能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循环经济的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本文从循环经济和产业集群的特征入手,来揭示循环经济与产业集群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关系分析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我国只有以产业集群为载体全面发展资源节约型社会才能够解决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冲突。循环经济具有高效率、低消耗和低废弃的特点,也完全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因此,循环经济可以发挥产业集群效应来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双丰收。
一、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及特征
循环经济是经济社会发达到一定程度而必然产生的历史产物,是我国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是我国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发展产业集群动力。
循环经济是把经济从传统的线性开放流程转变成新型的封闭式环形流程,它是以高效率、低消耗、低排放为标准,要求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原料和能源在循环经济中都能得到合理的利用,控制废弃物的产生和处理,把人类的经济活动纳入到自然界循环机制中,进而减小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压力维护自然的生态平衡,因此,循环经济的发展不仅仅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环境的保护利用,而且可以通过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来达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的发展是以日益更新的科学技术和研究成果作为发展的源动力,以人力资源质量和素质作为发展的先决条件,以信息技术和通讯设施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桥梁纽带,以逐渐与人们生活紧密连接的服务行业作为循环经济主导产业等这一切都需要以科学文化知识作为发展的灵魂,也只有以知识作为循环经济发展的基石更有效的促进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发展。
二、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及制约因素
产业集群的成功促成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但从产业集群自身发展角度分析,我国的产业集群由于过分依赖低廉的劳动力资源而完全忽视了技术研发创新和市场品牌创新导致了在国际市场上处于完全劣势的状态。面对全球产业日趋激烈的竞争,我国的产业集群将面临更加残酷的竞争。从发展的角度看,我国产业集群主要面临如下几个方面的制约。
(一)资源与环境的制约
我国产业集群的成功建立在低廉劳动力、低廉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零成本的因素上,但是随着全球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资源价值得到了回归,环境保护意识得到了增强,我国的产业集群也将面临着资源和环境双重因素的制约。因此我国传统粗放式的产业集群已无法满足经济发展需要,只有发展循环经济才能从根本解决我国产业集群所面临的资源和环境问题。
(二)技术创新的制约
我国产业集群由于资金累积的不够和工艺技术的欠缺导致了在技术创新方面能力不足,进而出现了在国际产业链中我国的产业集群处于产业链的初始阶段。技术更新的加快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因为虽然技术更新的加快可以使产业集群利用后发优势在竞争中占取优势,但是面对技术创新的频繁导致缩短了技术模仿周期,并且大大提高了技术模仿成本,对于我国缺乏技术创新的产业集群而言,完全疲于奔命在淘汰的技术中。因此,我国只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开发自己的产业技术,才能从根本上摆脱技术更新带来的危机。
(三)全球产业链的制约
所谓的“中国制造”仅仅只是制造业的低端产品生产或加工组装,这说明我国的产业集群仅仅是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级生产制造阶段,我国的产业集群发展是局限在制造环节内,因此而获取产品价值的空间不容乐观。跨国集团的融资并购使我国产业集群龙头企业直接受到全球产业链的整合,这将严重抑制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因此,我国只有发展循环经济,形成国内产业集群的有机产业链才能减弱全球产业链的制约。
三、产业集群与循环经济的关系
产业集聚是一种有效的产业组织形式,能够在产业竞争中获取优势,但是资源环境、技术创新和产业链等一系列问题则严重制约了我国产业集聚的可持续发展,由此以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为核心,以高效率、低消耗、低排放为标准的循环经济成为了我国产业集聚发展的新路径。
(一)循环经济是产业集聚的持续发展动力
产业集聚由于其线性和开放的物质流动是导致不可持续的根本原因,因为高校可行的系统永远是循环封闭的。循环经济在资源利用方面表现为高效和循环利用,在环境上表现为低排放或零排放,并且循环经济又是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因此,循环经济能为我国产业集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
(二)产业集群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实现途径
产业集群的各个开采、生产、消费等各个领域产生的终端废弃物都有两种处理方式:再循环利用和废弃到自然环境中。根据能力守恒的规律表明,再循环的物质越多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就越小,进而可以实现产业集聚的可持续发展,由此表明产业集群是我国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种空间组织又承载着循环经济活动。因此,产业集群这种产业组织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实现途径。
(三)循环经济与产业集群的互补关系
发展循环经济最大的障碍在于经济效益低,而产业集群在提高资源利用率、共享信息和基础设施、降低交易费用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从而弥补了循环经济发展的障碍;而循环经济的高效闭环为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所以,循环经济与产业集群的发展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有机体。
参考文献:
[1] 冯薇,产业集聚、循环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2] 范剑勇,产业集聚与中国地区差距研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3] 郑健壮,产业集聚、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M].上海三联书店,2009.
[4] 蔡宁,吴结兵.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M].科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李鹏鹏(1988-),男,汉族,河南商丘人,硕士,华中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农村与区域发展。
关键词: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关系分析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我国只有以产业集群为载体全面发展资源节约型社会才能够解决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冲突。循环经济具有高效率、低消耗和低废弃的特点,也完全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因此,循环经济可以发挥产业集群效应来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双丰收。
一、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及特征
循环经济是经济社会发达到一定程度而必然产生的历史产物,是我国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是我国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发展产业集群动力。
循环经济是把经济从传统的线性开放流程转变成新型的封闭式环形流程,它是以高效率、低消耗、低排放为标准,要求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原料和能源在循环经济中都能得到合理的利用,控制废弃物的产生和处理,把人类的经济活动纳入到自然界循环机制中,进而减小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压力维护自然的生态平衡,因此,循环经济的发展不仅仅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环境的保护利用,而且可以通过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来达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的发展是以日益更新的科学技术和研究成果作为发展的源动力,以人力资源质量和素质作为发展的先决条件,以信息技术和通讯设施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桥梁纽带,以逐渐与人们生活紧密连接的服务行业作为循环经济主导产业等这一切都需要以科学文化知识作为发展的灵魂,也只有以知识作为循环经济发展的基石更有效的促进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发展。
二、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及制约因素
产业集群的成功促成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但从产业集群自身发展角度分析,我国的产业集群由于过分依赖低廉的劳动力资源而完全忽视了技术研发创新和市场品牌创新导致了在国际市场上处于完全劣势的状态。面对全球产业日趋激烈的竞争,我国的产业集群将面临更加残酷的竞争。从发展的角度看,我国产业集群主要面临如下几个方面的制约。
(一)资源与环境的制约
我国产业集群的成功建立在低廉劳动力、低廉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零成本的因素上,但是随着全球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资源价值得到了回归,环境保护意识得到了增强,我国的产业集群也将面临着资源和环境双重因素的制约。因此我国传统粗放式的产业集群已无法满足经济发展需要,只有发展循环经济才能从根本解决我国产业集群所面临的资源和环境问题。
(二)技术创新的制约
我国产业集群由于资金累积的不够和工艺技术的欠缺导致了在技术创新方面能力不足,进而出现了在国际产业链中我国的产业集群处于产业链的初始阶段。技术更新的加快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因为虽然技术更新的加快可以使产业集群利用后发优势在竞争中占取优势,但是面对技术创新的频繁导致缩短了技术模仿周期,并且大大提高了技术模仿成本,对于我国缺乏技术创新的产业集群而言,完全疲于奔命在淘汰的技术中。因此,我国只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开发自己的产业技术,才能从根本上摆脱技术更新带来的危机。
(三)全球产业链的制约
所谓的“中国制造”仅仅只是制造业的低端产品生产或加工组装,这说明我国的产业集群仅仅是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级生产制造阶段,我国的产业集群发展是局限在制造环节内,因此而获取产品价值的空间不容乐观。跨国集团的融资并购使我国产业集群龙头企业直接受到全球产业链的整合,这将严重抑制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因此,我国只有发展循环经济,形成国内产业集群的有机产业链才能减弱全球产业链的制约。
三、产业集群与循环经济的关系
产业集聚是一种有效的产业组织形式,能够在产业竞争中获取优势,但是资源环境、技术创新和产业链等一系列问题则严重制约了我国产业集聚的可持续发展,由此以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为核心,以高效率、低消耗、低排放为标准的循环经济成为了我国产业集聚发展的新路径。
(一)循环经济是产业集聚的持续发展动力
产业集聚由于其线性和开放的物质流动是导致不可持续的根本原因,因为高校可行的系统永远是循环封闭的。循环经济在资源利用方面表现为高效和循环利用,在环境上表现为低排放或零排放,并且循环经济又是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因此,循环经济能为我国产业集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
(二)产业集群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实现途径
产业集群的各个开采、生产、消费等各个领域产生的终端废弃物都有两种处理方式:再循环利用和废弃到自然环境中。根据能力守恒的规律表明,再循环的物质越多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就越小,进而可以实现产业集聚的可持续发展,由此表明产业集群是我国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种空间组织又承载着循环经济活动。因此,产业集群这种产业组织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实现途径。
(三)循环经济与产业集群的互补关系
发展循环经济最大的障碍在于经济效益低,而产业集群在提高资源利用率、共享信息和基础设施、降低交易费用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从而弥补了循环经济发展的障碍;而循环经济的高效闭环为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所以,循环经济与产业集群的发展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有机体。
参考文献:
[1] 冯薇,产业集聚、循环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2] 范剑勇,产业集聚与中国地区差距研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3] 郑健壮,产业集聚、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M].上海三联书店,2009.
[4] 蔡宁,吴结兵.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M].科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李鹏鹏(1988-),男,汉族,河南商丘人,硕士,华中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农村与区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