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当人才难以与具体工作相匹配时,会影响企业目标的达成;人才难以与团队融合时,会出现人多却难成事的局面;人有才无德时,有卷走机密跳槽的可能,这些都会使企业蒙受巨大的损失。所以,把好人才入口关,成了许多企业非常关注的问题。
一、从需求出发确定人才引进标准
企业在引进人才时,人力资源部门应该进行岗位分析,对岗位所需要的才能有明确的认识。人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必须与岗位具体要求相匹配,人的职业兴趣必须与工作本身相吻合,这样才能使其适应未来工作的要求。人才必须明白企业的使命,认同企业文化和经营目标,使其人格品质与企业价值观匹配,自我发展与企业发展方向相一致,人才个性与团队匹配。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合适的才是最好的。目前,许多企业盲目引进高学历人才。一个普通的岗位,对本科生来说毫无挑战性,他会对其不屑一顾,不能全心地投入,而中专生可能会倍加珍惜,兢兢业业地把它做好,这时一个中专生的价值要远远大于本科生。
人的品行很难被改造。许多企业在招聘引进人才时,更多看重的是技能表现,而忽略对人的职业道德的考察,总相信“我们能改变他们”,但事实上是行不通的。品德不佳的人,能力越强,给企业带来的危害就越大。携款潜逃、泄露企业机密、挖墙脚……无数惨痛的例子给企业敲响了警钟。
抱团才能打天下。现在是一个团队制胜的时代,因此人才是否具有亲和力,是否能站在他人立场思考问题,能否在共同工作中扮演自己的角色,将决定团队的成败,而以自我为中心、特立独行的人,带给团队更多的是内耗和整体士气的下降。
二、提高技巧,解决面试的困惑
也有一些企业虽然按照标准选择人才,但还是会出问题,这让负责人困惑不已,尤其是面试环节上。这时,就要对执行招聘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招聘技巧。
1.如何辨别人才“庐山真面目”
许多人在面试时侃侃而谈,使人难辩真伪。这时可采用行为面试法。把关键职位的要求列出来,以业绩和表现为基础,列出面试问题,请候选者回答:在相似情况下,他们过去如何工作的具体例子。这样就能通过面试者对管理过程和大量细节的详细陈述,了解其真实能力和品德,极大地减少了候选者说谎的机会。
2.如何让入选者众望所归
有些情况下,当人事经理辛辛苦苦地把人员招进来,用人部门却说这不是我们所要的,让人事经理非常泄气,而让部门经理参与面试可以有效避免这种情况。让部门经理确定候选者具备的岗位技能标准和专业测试问题,直接面试候选人的专业技能并确定最终人选;人事经理负责考察人员综合技能和企业文化的融合性。通过二者的共同把关,既能使部门经理对候选人员有全面了解,又可避免 A主管招 A型人、B主管招 B型人的部门用人倾向。
3.如何防止人才来去匆匆
当一些候选者进入企业后,往往待不久就走人。这种情况的发生,一方面与没有严格按照人才标准选拔有关;另一方面可能是对候选人许诺、宣传太好,让候选人期望太高,而真正进入公司后,现实与期望落差太大,导致失望而去。所以,对候选人要开诚布公,让其客观地了解企业的优劣势,了解企业的发展道路,候选人就会做出对个人和公司都合适的选择。这样,虽然公司有可能失去部分优秀的求职者,但这可为员工的稳定提供保障。
三、入口把关的其他几个原则
1.坚持选才标准
在人员甄选考察中,往往会淘汰大量不合格的人才,使得引进人员数量满足不了企业需求。这时,企业应该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不放宽录用要求,降格人才标准。事实证明,往往是这些不合格人才在今后的工作中流动性最大,给企业造成不良的影响。
2.选择最适合的人才
人员选拔一定要事先制定标准,将候选人与评价标准进行比较,挑出最合适的人选,而不是在候选人之间一一对比,挑出最好的。因为如前所述,最好的不一定符合职位的要求,我们需要的是最合适的人选。
3.试用期考察是人员甄选必不可少的一步通过人员实际表现,上下级、同事之间全方位的考察,可以对试用人员的知识、技能、经验、态度全面了解,同时发现其在甄选过程中不易考察到的部分,如团队合作、敬业精神、学习能力、品德等。
(作者单位: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
一、从需求出发确定人才引进标准
企业在引进人才时,人力资源部门应该进行岗位分析,对岗位所需要的才能有明确的认识。人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必须与岗位具体要求相匹配,人的职业兴趣必须与工作本身相吻合,这样才能使其适应未来工作的要求。人才必须明白企业的使命,认同企业文化和经营目标,使其人格品质与企业价值观匹配,自我发展与企业发展方向相一致,人才个性与团队匹配。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合适的才是最好的。目前,许多企业盲目引进高学历人才。一个普通的岗位,对本科生来说毫无挑战性,他会对其不屑一顾,不能全心地投入,而中专生可能会倍加珍惜,兢兢业业地把它做好,这时一个中专生的价值要远远大于本科生。
人的品行很难被改造。许多企业在招聘引进人才时,更多看重的是技能表现,而忽略对人的职业道德的考察,总相信“我们能改变他们”,但事实上是行不通的。品德不佳的人,能力越强,给企业带来的危害就越大。携款潜逃、泄露企业机密、挖墙脚……无数惨痛的例子给企业敲响了警钟。
抱团才能打天下。现在是一个团队制胜的时代,因此人才是否具有亲和力,是否能站在他人立场思考问题,能否在共同工作中扮演自己的角色,将决定团队的成败,而以自我为中心、特立独行的人,带给团队更多的是内耗和整体士气的下降。
二、提高技巧,解决面试的困惑
也有一些企业虽然按照标准选择人才,但还是会出问题,这让负责人困惑不已,尤其是面试环节上。这时,就要对执行招聘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招聘技巧。
1.如何辨别人才“庐山真面目”
许多人在面试时侃侃而谈,使人难辩真伪。这时可采用行为面试法。把关键职位的要求列出来,以业绩和表现为基础,列出面试问题,请候选者回答:在相似情况下,他们过去如何工作的具体例子。这样就能通过面试者对管理过程和大量细节的详细陈述,了解其真实能力和品德,极大地减少了候选者说谎的机会。
2.如何让入选者众望所归
有些情况下,当人事经理辛辛苦苦地把人员招进来,用人部门却说这不是我们所要的,让人事经理非常泄气,而让部门经理参与面试可以有效避免这种情况。让部门经理确定候选者具备的岗位技能标准和专业测试问题,直接面试候选人的专业技能并确定最终人选;人事经理负责考察人员综合技能和企业文化的融合性。通过二者的共同把关,既能使部门经理对候选人员有全面了解,又可避免 A主管招 A型人、B主管招 B型人的部门用人倾向。
3.如何防止人才来去匆匆
当一些候选者进入企业后,往往待不久就走人。这种情况的发生,一方面与没有严格按照人才标准选拔有关;另一方面可能是对候选人许诺、宣传太好,让候选人期望太高,而真正进入公司后,现实与期望落差太大,导致失望而去。所以,对候选人要开诚布公,让其客观地了解企业的优劣势,了解企业的发展道路,候选人就会做出对个人和公司都合适的选择。这样,虽然公司有可能失去部分优秀的求职者,但这可为员工的稳定提供保障。
三、入口把关的其他几个原则
1.坚持选才标准
在人员甄选考察中,往往会淘汰大量不合格的人才,使得引进人员数量满足不了企业需求。这时,企业应该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不放宽录用要求,降格人才标准。事实证明,往往是这些不合格人才在今后的工作中流动性最大,给企业造成不良的影响。
2.选择最适合的人才
人员选拔一定要事先制定标准,将候选人与评价标准进行比较,挑出最合适的人选,而不是在候选人之间一一对比,挑出最好的。因为如前所述,最好的不一定符合职位的要求,我们需要的是最合适的人选。
3.试用期考察是人员甄选必不可少的一步通过人员实际表现,上下级、同事之间全方位的考察,可以对试用人员的知识、技能、经验、态度全面了解,同时发现其在甄选过程中不易考察到的部分,如团队合作、敬业精神、学习能力、品德等。
(作者单位: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