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若山,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金融期货研究所所长。曾任厦门大学经济学院会计系副主任,经济学院副院长。后任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财务金融系主任、教育部工商管理学科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市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专家委员会委员、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咨询专家、中国会计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等。1982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经济学院会计系,获学士学位。1985年在厦门大学获硕士学位,1989年获博士学位。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自己培养的第一位审计学博士学位获得者。曾先后以访问学者身份赴比利时鲁汶大学、美国伊利诺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进修。
李若山教授长期致力于会计、审计理论及财务方面的研究。他的研究眼光敏锐,及时把握国际研究趋势。1995年主编的《审计案例》在国内第一次系统地将西方审计诉讼案例引介进来,积极推动国内审计界对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问题的研究和重视。李若山教授认为,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会计学、审计学属于应用学科,不同于一般的基础研究学科,应当围绕最生动具体的社会活动,充分利用大量实践素材进行教学,展开研究。李若山教授一直坚持审计案例的研究,重视实证研究,将审计理论的研究置于现实条件之中,尽可能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在实践中直接贯彻和检验理论。目前,李若山教授已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200多篇,出版专著教材等15本,获得省市级以上成果有20多项,如2005年获教育部国家级精品课程,2003年获上海市名师奖,2002年及2004年获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2001年获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2年获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等。1991年被国家人事部授予“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1993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李若山教授长期坚持教学工作,并潜心研究教学规律。审计学一直是本科生教育中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最初,由于我国审计实践的时间较短,因此在教学中比较偏重于国际上的审计概念及实务,教学内容比较偏重理论的灌输,教学手段也比较单一。李若山教授以其长达10年的审计实务工作,对审计学的教学工作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在会计系其他老师的帮助和共同努力下,李若山教授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立足中国审计业务特点的基础上,将国外审计实践中运用的最新理念与技术手段很好地与传统审计学理论框架衔接起来,为会计专业的本科生提供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崭新的审计学知识框架,立足于我国独立审计准则,同时借鉴美国审计准则和国际审计准则,围绕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决策的过程,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有关审计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
在改革教学内容的同时,李若山教授及其同事们也对该门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了探索。结合课程内容的特点,理论教学广泛使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教学主要采用案例和演示教学,全面使用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教学手段,开发了电子课件和相关的软件,并具备了网上教学的能力。为了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程的内容和自学,教研组还编写了学习指导教材,规范了应记、应知、和应会的内容,规范了作业练习、案例分析的内容。为了规范本课程的考查、考核的需要,并组织编写了基本部分的考试内容,建立了一定量的题库。
李若山教授认为,原理是枯燥的,但幽默的讲课方式却可以培养学习兴趣、激发无穷潜力。李若山教授对专业知识的讲授逻辑严密,论证清晰;对专业知识的表达声情并茂、幽默传神。案例讨论、课堂辩论、小品文艺、多媒体手段全部存乎一心,他将师者最精彩的表演留给学子最美好的时光。在历年的复旦大学本科教学评估中,李若山教授均名列前茅,深得本科学生的喜爱,并被毕业生多次评为“我最爱戴的老师”。
本刊编辑张磊/撰稿
李若山教授长期致力于会计、审计理论及财务方面的研究。他的研究眼光敏锐,及时把握国际研究趋势。1995年主编的《审计案例》在国内第一次系统地将西方审计诉讼案例引介进来,积极推动国内审计界对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问题的研究和重视。李若山教授认为,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会计学、审计学属于应用学科,不同于一般的基础研究学科,应当围绕最生动具体的社会活动,充分利用大量实践素材进行教学,展开研究。李若山教授一直坚持审计案例的研究,重视实证研究,将审计理论的研究置于现实条件之中,尽可能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在实践中直接贯彻和检验理论。目前,李若山教授已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200多篇,出版专著教材等15本,获得省市级以上成果有20多项,如2005年获教育部国家级精品课程,2003年获上海市名师奖,2002年及2004年获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2001年获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2年获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等。1991年被国家人事部授予“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1993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李若山教授长期坚持教学工作,并潜心研究教学规律。审计学一直是本科生教育中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最初,由于我国审计实践的时间较短,因此在教学中比较偏重于国际上的审计概念及实务,教学内容比较偏重理论的灌输,教学手段也比较单一。李若山教授以其长达10年的审计实务工作,对审计学的教学工作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在会计系其他老师的帮助和共同努力下,李若山教授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立足中国审计业务特点的基础上,将国外审计实践中运用的最新理念与技术手段很好地与传统审计学理论框架衔接起来,为会计专业的本科生提供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崭新的审计学知识框架,立足于我国独立审计准则,同时借鉴美国审计准则和国际审计准则,围绕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决策的过程,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有关审计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
在改革教学内容的同时,李若山教授及其同事们也对该门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了探索。结合课程内容的特点,理论教学广泛使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教学主要采用案例和演示教学,全面使用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教学手段,开发了电子课件和相关的软件,并具备了网上教学的能力。为了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程的内容和自学,教研组还编写了学习指导教材,规范了应记、应知、和应会的内容,规范了作业练习、案例分析的内容。为了规范本课程的考查、考核的需要,并组织编写了基本部分的考试内容,建立了一定量的题库。
李若山教授认为,原理是枯燥的,但幽默的讲课方式却可以培养学习兴趣、激发无穷潜力。李若山教授对专业知识的讲授逻辑严密,论证清晰;对专业知识的表达声情并茂、幽默传神。案例讨论、课堂辩论、小品文艺、多媒体手段全部存乎一心,他将师者最精彩的表演留给学子最美好的时光。在历年的复旦大学本科教学评估中,李若山教授均名列前茅,深得本科学生的喜爱,并被毕业生多次评为“我最爱戴的老师”。
本刊编辑张磊/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