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设法提高学生的"希望之火",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在赏识中教育,在教育中赏识。赏识鼓励你的学生,打开学生的心扉,赢得学生的信任,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成为参与者,使学生找到自信的感觉,找到"我行"的感觉,还学生一个体验成功、快乐成长的学习生活,让学生在赞赏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赏识;学困生;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5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从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人在数学中得到不同的发。数学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是一个情感意志的活动过程。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忽略了情感态度在数学教学中作用。教学实践中相当一部分同学认为数学难学,往往低估自己,缺乏自信,觉得数学已经没法提高,就有放弃学习这门课的想法。
针对这种情况,做为教师要有耐心,要有恒心,要有信心,帮助他们走出学习数学的困惑,坚持不懈地鼓励学生,为学生的每一个微小进步加油。在赞赏中教育,在教育中赞赏,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因为赏识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赏识你的学生,还学生一个快乐地学习氛围。
一、赞赏--启迪学生的心灵
赏识教育的奥秘就是让学生觉醒,让学生找到自我,找到自信。每接一轮新生时,就发现所教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不高,数学底子薄弱,口算能力跟不,相当多的一部分学生没有学会如何分析数学问题,不会解决实际问题,以致跟不上课堂教学。我根据七年级新生普遍存在的这种现象,在数学课堂上,我用亲切和善的教态,真心赞赏的语言,鼓励的目光、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鼓励学生的上进心,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今年我所接新一轮七年级新生测试中,有几个学生考了个位数,面对这种情况,我没有严厉的指责他们,我在班里反而表扬了他们,说:"你们没有考零分,证明你们对本章节的知识掌握还不是完全空白,如果下次再多得一分,那你也是成功的!老师也会在班里表扬你的",第二次考试他们果然比上次多了不多的几分,但我在课堂上也不食言,表扬了他们的进步,一次次的鼓励和表扬大大激发了他们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沟通师生情感,调动积极因素
对于学困生,较多的是听到同学的讽刺,老师的批评和家长的训斥,由于经常体验不到成功的乐趣,激不起学习的信心,从此就会讨厌学习,甚至造成"破罐子破摔"的恶劣行为。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关心学困生,善待学困生,不提过去,不揭短,不冷落,不体罚,不操之过急。教师要善于诱导,在课堂上我尝试多角度、多形式地对学困生进行全方位的赏识评价和学习方法的探讨,帮助他们找出成绩差的原因,这样不但拉近了师生关系,最重要的是让全体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之乐趣和找到好的学习方法。
三、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快乐学习
1、为了让学生能快乐学习,我在教学中,从不把学生分成三优等生和学困生,上课提问时,给所有的学生提供回答的机会,并再生鼓励他们,积极回答问题,参与课堂教学,这样打消学生怕回答错题的顾虑,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作业和检测时从不打叉,而是在错误地方画线,一起与学生找出原因并写上鼓励话语。平时我把学生分成甲、乙、丙三个学习小组,降低坡度,设置台阶,引导各层次的学生积极向上。布置作业时各组作业量保持一定的差距,使甲组学生"吃得饱",乙组学生"刚刚好",丙组学生全面提高。使他们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不断进取,从而激励他们学习数学兴趣。
在一次数学课上,我出了一道题,让学生思考片刻后,点了一名学困生上黑板板演。这道题有两个答案。而这位学困生只给出了一种计算结果。我没有立即予以批评纠正,首先肯定该生解题思路的正确成份,方法正确,有很大进步。问大家:"你们做得结果和他一样的举手。"我接着问:"这道题的结果完全正确吗?式子满足的条件,题目告诉我们了吗?再请这位同学想想还有哪几种可能?"经过我的点拨,该生悟出道理。经过又重新做出了答案。做好后全班以热烈的掌声予以鼓励。该生不但得到成功的愉悦,胜利的满足,而且感到集体的温暖。
2、在课外,我还组织学生开展"好差结对"活动,发动优等生帮助学困生。互帮互学,取长补短,让学困生的疑难问题得到及时解决。此方法不但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更激发了学困生的浓厚的学习数学兴趣。
3、我在布置作业时,对待学困生,要放低要求,作业的难易程度要接近于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要注意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转化,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采取逐步诱导的方法,从起点开始,耐心地辅导他们一点一滴地补习功课,让他们逐步提高。对于布置的作业,要督促他们认真完成,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学困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
4、在教学中对学困生我采用适当降低要求,低起点、少步子、多鼓励、少批评和"少吃多餐"等方法为学困生创设成功的机遇。当他们取得一点微小的进步的时候,我都及时加以肯定,予以表扬。让他们随时看到自己的闪光点,增加自信心,努力学好数学。
总之,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教学评价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異,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激发起学生探索的兴趣,融洽师生关系,使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只要老师怀着一颗爱心,处处留意,微观入手,扶起孩子自信之树,那么我们的学生就都是可塑之才,我们的学校就真正是希望的摇篮。
参考文献
[1]《中学数学教育》
[2]《中学数学教育设计》
[3]《中学数学课程标准》
[关键词]赏识;学困生;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5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从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人在数学中得到不同的发。数学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是一个情感意志的活动过程。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忽略了情感态度在数学教学中作用。教学实践中相当一部分同学认为数学难学,往往低估自己,缺乏自信,觉得数学已经没法提高,就有放弃学习这门课的想法。
针对这种情况,做为教师要有耐心,要有恒心,要有信心,帮助他们走出学习数学的困惑,坚持不懈地鼓励学生,为学生的每一个微小进步加油。在赞赏中教育,在教育中赞赏,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因为赏识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赏识你的学生,还学生一个快乐地学习氛围。
一、赞赏--启迪学生的心灵
赏识教育的奥秘就是让学生觉醒,让学生找到自我,找到自信。每接一轮新生时,就发现所教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不高,数学底子薄弱,口算能力跟不,相当多的一部分学生没有学会如何分析数学问题,不会解决实际问题,以致跟不上课堂教学。我根据七年级新生普遍存在的这种现象,在数学课堂上,我用亲切和善的教态,真心赞赏的语言,鼓励的目光、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鼓励学生的上进心,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今年我所接新一轮七年级新生测试中,有几个学生考了个位数,面对这种情况,我没有严厉的指责他们,我在班里反而表扬了他们,说:"你们没有考零分,证明你们对本章节的知识掌握还不是完全空白,如果下次再多得一分,那你也是成功的!老师也会在班里表扬你的",第二次考试他们果然比上次多了不多的几分,但我在课堂上也不食言,表扬了他们的进步,一次次的鼓励和表扬大大激发了他们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沟通师生情感,调动积极因素
对于学困生,较多的是听到同学的讽刺,老师的批评和家长的训斥,由于经常体验不到成功的乐趣,激不起学习的信心,从此就会讨厌学习,甚至造成"破罐子破摔"的恶劣行为。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关心学困生,善待学困生,不提过去,不揭短,不冷落,不体罚,不操之过急。教师要善于诱导,在课堂上我尝试多角度、多形式地对学困生进行全方位的赏识评价和学习方法的探讨,帮助他们找出成绩差的原因,这样不但拉近了师生关系,最重要的是让全体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之乐趣和找到好的学习方法。
三、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快乐学习
1、为了让学生能快乐学习,我在教学中,从不把学生分成三优等生和学困生,上课提问时,给所有的学生提供回答的机会,并再生鼓励他们,积极回答问题,参与课堂教学,这样打消学生怕回答错题的顾虑,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作业和检测时从不打叉,而是在错误地方画线,一起与学生找出原因并写上鼓励话语。平时我把学生分成甲、乙、丙三个学习小组,降低坡度,设置台阶,引导各层次的学生积极向上。布置作业时各组作业量保持一定的差距,使甲组学生"吃得饱",乙组学生"刚刚好",丙组学生全面提高。使他们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不断进取,从而激励他们学习数学兴趣。
在一次数学课上,我出了一道题,让学生思考片刻后,点了一名学困生上黑板板演。这道题有两个答案。而这位学困生只给出了一种计算结果。我没有立即予以批评纠正,首先肯定该生解题思路的正确成份,方法正确,有很大进步。问大家:"你们做得结果和他一样的举手。"我接着问:"这道题的结果完全正确吗?式子满足的条件,题目告诉我们了吗?再请这位同学想想还有哪几种可能?"经过我的点拨,该生悟出道理。经过又重新做出了答案。做好后全班以热烈的掌声予以鼓励。该生不但得到成功的愉悦,胜利的满足,而且感到集体的温暖。
2、在课外,我还组织学生开展"好差结对"活动,发动优等生帮助学困生。互帮互学,取长补短,让学困生的疑难问题得到及时解决。此方法不但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更激发了学困生的浓厚的学习数学兴趣。
3、我在布置作业时,对待学困生,要放低要求,作业的难易程度要接近于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要注意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转化,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采取逐步诱导的方法,从起点开始,耐心地辅导他们一点一滴地补习功课,让他们逐步提高。对于布置的作业,要督促他们认真完成,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学困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
4、在教学中对学困生我采用适当降低要求,低起点、少步子、多鼓励、少批评和"少吃多餐"等方法为学困生创设成功的机遇。当他们取得一点微小的进步的时候,我都及时加以肯定,予以表扬。让他们随时看到自己的闪光点,增加自信心,努力学好数学。
总之,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教学评价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異,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激发起学生探索的兴趣,融洽师生关系,使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只要老师怀着一颗爱心,处处留意,微观入手,扶起孩子自信之树,那么我们的学生就都是可塑之才,我们的学校就真正是希望的摇篮。
参考文献
[1]《中学数学教育》
[2]《中学数学教育设计》
[3]《中学数学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