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搞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kco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是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积极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1.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学贵有疑”,知识往往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的,而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必要前提,阅读也不例外。能抓住重点,抓住关键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种能力对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在阅读中要提出自己的疑问,探讨疑难问题。阅读应是开放性的,不仅在课上,而且在课外,如图书馆、网络等。阅读应是挑战性的,要敢于探究未知的,要张扬个性,要有创新。阅读还应是实践性的,要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方法进行综合运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2.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品质
  阅读品质是指阅读行为上表现出来的思想、认识等的本质,包括阅读的习惯、阅读的价值观、阅读的感受、理解和体验等,是阅读的重要构成因素。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因此,要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独立性,重视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个性体验,促使学生阅读品质的形成。
  首先,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要引导学生从最根本、最普通的事情做起,严格按照良好阅读习惯的要求,循序渐进,不放松任何细节,从而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其次,要培养学生阅读文本时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学生阅读文本时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不是阅读教学的附加任务,而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贯穿于阅读教学始终的。语文课标要求学生“对作品思想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要培养学生在阅读时的正确价值取向,不能一味灌输,要根据语文课程的本质特点,对学生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样学生才能逐渐形成对文本的正确价值取向。再次,要尊重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教师的责任是引导学生挖掘课文的感人之处,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让学生走进文本,收获自己的独特感受。这样以知促情,知情交融,必定会促进教与学。
  3.选择方法,激发兴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对于孩子的学习来说,第一是兴趣,第二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当孩子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中时,学习就变成一种特殊的享受,变成了一种精神的需求。”事实上,导入作为教学起始环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为学习导向。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导入新课,架设生活和语文的桥梁。事实证明,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厌倦而产生疲劳,影响美感。创新教学手段能使学生永远保持一种耳目一新的新鲜感,尤其是导语、结构的设计、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应该具有多样化,以便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4.注意拓展面
  这是指每学一篇或一组课文,教师就要注重结合介绍推荐有关文章或材料,适当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与知识面。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所以即将学完一篇或一组课文,而学生意犹未尽时,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向其推荐相关的课外读物,使阅读向课外、课后延伸。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坚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有书可读,办法有让学生订阅《同步阅读文库》,或组织家长捐款献书建设班级图书角,或加强学校图书室建设和服务,不断充实适合各年级学生阅读的新书等;二是要加强读书方法指导,即紧密结合相应课文或主题单元的教学,有针对性地向学生做课外阅读材料的推荐和阅读方法的具体指导;三是要组织开展汇报交流和评选活动,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读书汇报会和“读书小博士”、“读书状元”等评选活动不断激励学生,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和成功。
  5.激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
  听、说、读、写历来是我国语文教育中不可分割的四个重要环节,其中阅读教学在语文教育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语文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关键环节。要使学生在阅读方面有所提高进步,在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是激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兴趣是阅读的首要条件。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第一,以情感人,引起共鸣。学生情感发展容易受到老师语言、神态的感染,在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发挥语言神态等感召效应,引起学生的情感转移,最终达到共鸣的学习效果。
  第二,巧设问题,启发讨论。
  第三,创设情境,导情入文。即借助生活展现、实物演示、图画再现、播放音乐、扮演角色、语言描绘等情境的创设,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丰富学生的经历和经验,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态度和价值观形成的统一。
  第四,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想方设法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让学生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阅读的内容、帮助自己解决问题的伙伴;自主进行质疑问难,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些由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的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成为具有生活情趣的文化人。
  6.不要忽视朗读
  朗读是理解课文的主要方式。要把朗读和理解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理解地读。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不要轻易剥夺学生读书的时间,不要动辄就让“朗读”让位,不要在完成了教学任务后,象征性地让学生读一读,使“读书”通常成为一堂课的补白。我们要引导学生“熟读精思”,“读”出情,“读”出韵,“思”出义,“思”出神,使语文教学充满活力,焕发蓬勃生机。通过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边思边议,才能真正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更好地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只有这样才能读出课文感情。如学《明天更辉煌》一课,为了让学生理解到位,我對这一课进行了三次导读:第一遍指名读,让学生注意速度和重音,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第二遍教师范读,让学生知道注意适当的停顿,使人感受到文章的意境,同时加深理解具体语句的意思;第三遍学生轻声读,品味文章的意蕴,深层理解文章的主题意义。教师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指导朗读,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并通过朗读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学生只有把握文章主体意义和人物的思想感情,才能读出感情。
其他文献
摘 要: 诗意是语文的灵魂,诗意能为语文奠基。语文课应该流淌着诗意,语文作业也应该充满着诗意。对小学语文作业的诗意的追求是教育本我的回归,也是新课程理念的要求。语文作业应该能让学生津津乐道、眉飞色舞,所以本文力图挖掘作业的诗意,探究构建小学语文诗意作业新模式。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诗意 作业  毋庸讳言,功利主义正侵蚀着语文,语文呼唤着诗意的变革。作业是课堂学习的延伸,对课堂学习有辅助作用,然而
摘 要: 国家教育部已明确将本科医学检验专业纳入一级学科医学技术类,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对于原来培养5年制医学检验专业的院校,如何使医学检验专业教学适应新的形势,培养高素质医学检验应用型人才,符合临床实验室对不同岗位的需要,其培养方案设置是首要任务。  关键词: 四年制医学检验专业 培养方案 教学改革  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于20世纪80年代相继开设医学检验5年制本科专业,发展至今已形成完善的教育体系。
摘 要: 审美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是中职语文教育却存在忽视语文审美教育的倾向,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审美理解力、审美鉴赏力和审美创造力是中职语文教育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 中职语文教学 审美观 文学教育  中职语文课本中大部分的篇章均文笔俱美、感情丰富,可是由于考试指挥棒的约束,我们仅以讲述分析性的命题为中心,艺术欣赏很难渗入。这种教法由于没有从形象到抽象的真切体验,学生的学习
摘 要: 为提高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增强其法律意识,强化法制教育效果,作者在法制教育中充分运用漫画这一形式,取得了良好成效。  关键词: 法制教育 漫画教学 运用方法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在党和各级政府、社会和学校的教育下,积极向上,奋发图强,主流是好的。但是不可忽视的是青少年犯罪呈回升趋势,恶性案件时有发生,而且犯罪呈低龄化趋势,犯罪手段智能化,还有团伙性、暴力性等特点,这些都是值得关注的严重问题
摘 要: 奥士高纳大爷是莫泊桑小说《绳子的故事》的主人公。本文认为造成奥士高纳大爷死亡的内在原因在于他的“诚实”和“善良”,对于全面理解和把握这一形象的典型意义,进而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很有帮助。  关键词: 小说《绳子的故事》 奥士高纳大爷 死亡内因 “诚实” “善良”    奥士高纳大爷是莫泊桑小说《绳子的故事》的主人公。小说写他因在赶集的路上捡到一小段绳子而被仇家
摘 要: 在学校教育中,阅读和写作同属于语文活动的基本能力范畴,两者之间存在一种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内在关系。阅读强调基本素材的长期积累,而写作则是阅读活动的有效积淀、厚积薄发和实际运用。然而,语文教师很少把两者统一起来教学,而是一方面开展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舍近求远地进行作文训练,结果既失去了一些联系教学的良好契机,又造成了许多优质教材资源的浪费现象。把阅读教学与对学生写作思维的启发训练有机地结合
摘 要: 任务型阅读是在一定学习目标要求基础上的阅读和探究,具有一定的过程性和互动性。以任务阅读为前提,以探究理解为过程的强化理解感知,能在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主动性的同时增强理解感知的准确性。探讨任务阅读教学模式运用对改变阅读学习模式和理解探究方法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 高中英语教学 任务阅读教学模式 理解方向 理解感悟 语用技能  英语课程标准认为,注重任务原则运用,引导学生在深入
摘 要: 工程制图是工程界的“语言”,良好的制图技能是工科类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的“敲门砖”,它已成为一项基本的就业技能。怎样强化该项就业基本技能,是园林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作者通过对吉首大学园林制图课程十余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总结,提出该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评价方法等方面的改革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就业技能 园林制图课程教学改革 吉首大学园林专业  虽然计算机绘图在提高绘图速
摘 要: 文章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如何引导学生积累习作素材,实现个性化表达,有效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  关键词: 个性习作能力 个性素材 个性中心 个性创造  “要为学生的自主习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习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发展学生的习作思维,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景和物,积累和丰富习作资源,做到立意和语言个性化,结合独特的感受进行个性
摘 要: 科学课的课堂应该是充满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如何让课堂充满“科学”的味道,让学生在探究中发展,在体验中成长,我们一直在探索。本文从蜕变的味道入手阐述如何追求具有“科学味”的科学课。  关键词: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 蜕变 科学味  课堂是教师耕耘的责任田,更是学生收获的庄稼地。课堂是学生汲取知识的海洋,它应该是水波浩渺、气象万千的。科学课堂更应该是充满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如何为课堂注入新的血液,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