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英语听力教学

来源 :校园英语·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yueying8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听是积累语言知识的一种重要的方式, 也是人们对语言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所以对学生进行听力技能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从培养学生听力技能的重要性、实际教学中制约学生英语听力学习的因素以及英语听力教学策略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进行英语听力教学。
  【关键词】英语;听力;制约因素;教学策略
  人们对语言的积累最初是从“听”开始的,幼儿从咿咿呀呀到第一声“妈妈”,再到能够流畅完整的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或者所要描述的事物,都是先通过“听”的积累,然后通过说的练习慢慢形成的,因此我们可以说听是说的基础,没有听就没有说,所以在英语课教学中,对学生听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它是英语教学基础中的基础,英语教学必须从听开始,从打开学生的耳朵开始。在英语学习中,对学生听力技能的培养包括学生对一个单词、一个句子、一个段落、一篇文章的理解能力、阐述能力、逻辑思维和总结概括能力、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所以说听力技能属于一种综合技能。由于听力技能属于一种综合技能,所以培养学生听力技能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也不是一朝一暮的事,它受到听力材料内容、学生现有的语言知识、语言的文化背景以及学生心理因素的干预和制约,所以,在培养学生听力教学中一定要综合考虑制约英语听力培养的这些因素,处理好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采用适宜的教学策略,这样才能够达到英语课听力技能培养目标。
  一、在英语教学中制约听力教学的主要因素
  1.听力材料中的内容、语速和语音。每一种听力材料都具有各自相应的特征,比如语速、语音、词法及句法都不尽相同,每个学生也是具有不同兴趣和爱好、不同思维和行动、不同文化知识和背景的个体,所以,对于相同的听力材料,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听的效果各不相同。相同的英语听力材料在不同的学生中间就会出现过快、过慢和适中三种情况,语速过快会给人以来不及反应就结束的感觉,语速过慢会让听者感觉虚假,导致学生情绪上失落和厌倦。听力材料中的语音对学生听力培养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相同的材料,如果采用不同的语音,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笔者对所执教的初二两个班级的学生做了实验,用同样的听力材料,让甲乙两位不同的人用同样的语速朗读,然后让学生分别听,最后笔者对听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和调查,结果显示:两个班的学生对甲朗读的非常喜欢,也听的非常清晰,通过听理解了材料内容;相对于甲而言两个班的学生对乙朗读的非常不满意,很多学生说对乙所朗读的内容听的“一塌糊涂”,不知所言。有百分之六十的学生认为:他们学习语言的最大障碍就来自于语音,有的语言材料中语音标准、语调抑扬顿挫,语速适中,给人以美的感受;相反,有的语言材料中发音不标准,甚至于出现错误,这样的语言材料对学生产生了误导,甚至传递了错误信息,导致其不能理解材料中语言的本义。如果学生长期受这样的错误信息的刺激,以后听到标准正确的发音,就会造成信息传递障碍或者信息分辨错误现象。在英语听力材料中有连读、失去爆破等,很多学生读句子时,向读汉语句子一样,一个字一个词的读出来,这样当听到标准的朗读语音时感觉到陌生,造成听不懂或者似懂非懂的状况。
  2.以英语作为母语的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一切事物的产生都离不开相应的背景,一定的背景之下会产生一定的事物,所以在英语听力教学与训练之中让学生了解相关的英语背景知识,如英语国家的政治、哲学、人文、历史、地理、习俗和社会生活方面的知识,这样有助于学生提高听力训练效果。比如,在我国将年龄大的女人都习惯的称之为奶奶或者阿姨,但是在英美国家,岁数大的女人都喜欢别的人称她为姐姐,所以在英美国家里,都以小姐和女士称呼他们。所以以英语作为母语的国家文化背景知识也不同程度的制约着学生英语听力的训练效果。
  3.学生当时的心理和动机。听的过程实际是多种感官参与的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人们听的过程首先从连续的音流中辨认词汇、分析句子,并将其短时的存入大脑皮层,形成短时记忆。这一切都发生在瞬间并且随着音流持续不断地进行。由于听的过程属于多种感官参与的心理活动过程,所以学生当时的心理对学生的听力和理解能力有着很大的影响。比如,当我们心情处于高度紧张和焦虑时,会产生恐惧心理,会把原本能听懂能够正确理解的内容听错和理解错误。动机是一个人的心理意向,如果学生对英语产生听的动机,那么学生的听力效果就会越好。反之,如果学生对英语内容失去信心和兴趣,那么,在心理上就会产生抵触感,情绪上显得厌倦,从而使英语听力效果大打折扣。
   二、学校英语课英语听力教学策略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策略的重要性,也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因此学习策略成了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求,运用策略提高学习办事效率也成了一个人的能力。在英语课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的传授给学生英语学习策略,进行运用策略学习英语的训练,使学生在训练中不断反思、不断改进,最后形成高效的自我学习策略,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这就说明兴趣和爱好的重要性。所以在英语课听力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英语。在英语课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呢?首先,教师要把英语当成一种交际工具,为学生创设能够使用这种工具的场景,让学生边学边用,慢慢地养成耳听、口说、眼看、手写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学生爱上英语,并能积极主动的学习英语。
  2.针对性选材策略。
  (1)要选择适宜于学生实际的听力材料。在教学当中教师面对的是具有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思维能力、不同知識基础的学生,所以在选择英语听力材料时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选择,最好选择适宜于学生、博得学生喜欢的听力内容,对于同一听力材料的内容也进行分级分类,按语速慢、语速较慢、语速适中三级分类。给那些初学听力或者初始阶段的学生以及英语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使用语速慢的听力材料,由于较慢的语速可以为他们留出时间对听到的语音进行分辨和思考,然后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播放语速较慢的或者适中语速的,慢慢地分级过渡,让学在语音和语意上建立准确的联系,让学生打好听力基础。   (2)教师在选择材料时,除了在内容上要适宜于学生之外,还要注意材料的量。英语听力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精听,一类是泛听,对于精听我们要选择那些具有代表性、少而精的内容。对于泛听,相对于精听而言泛听所选择的内容要多,但是我们在选择泛读内容时要选择那些通俗易懂的、常用的、易得到的和可操作的内容,如选择问好、安慰、问路、打电话等日常对话内容;也可以选择新闻报道和有趣的故事作为听力训练内容。
  3.针对性的听力训练策略。听力是一项基本的综合技能,它是建立在系统有效的训练基础上的。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具有不同特性的个体,所以有着不同的思维、不同的兴趣和爱好、不同的习惯,虽然提高英语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听力训练阶段,也有所不同,但是,在这些众多的听力训练方法之中,总有一种或者几种方法适合于某学生,所以我们要综合分析学生情况,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具有针对性地选择听力训练方法和策略,用适宜于他们的训练方法让学生一步一个脚印稳步提高聽力技能。
  4.优化语言环境策略。语言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劳动中产生的,所以语言不能脱离环境而独立存在,语言环境我们称之为语境,语境为我们提供听和说的机会,如果我们失去用耳朵来听英语和用嘴来讲英语的机会,我们的英语就会只落在书本上,变成“聋哑英语”。所以在英语听力教学中,我们要优化语言教学环境,给学生搭建更多听和说的机会,让学生多听、多讲,慢慢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和动口说英语的能力。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为我们提供了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的条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条件为学生创设更好的语言环境。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建语境,让学生一边观察影像一边听,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反复听;也可以利用互联网之便,找到一些英语故事和英语新闻让学生听;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在教室内设立英语角,让学生动口说英语,动耳听英语,动手写英语。总之,在英语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优良的语言环境,让学生有更多的听和说的机会,培养学生听和说的技能。
  5.激起学生学习情绪策略。情绪指的是一个人的心理状态,一个人的情绪将会直接影响到他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的敏捷性等,所以学生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因此,教师首先要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设施,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教师要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让学生丢掉一切精神枷锁,满怀信心的投入英语学习之中。
  总之,听是积累语言知识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它是一个人开口说话的基础,听力技能是一项综合性的技能,它包括对语音的输入、分辨、理解等。因此,听力技能的提高并非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训练。在英语听力训练中,训练效果往往受到听力材料内容、学生现有的语言知识、语言的文化背景和学生心理因素的干预和制约,所以,在听力教学当中一定要综合考虑制约英语听力培养的这些因素,处理好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采用适宜的教学策略,这样才能够达到英语课听力技能培养目标。此外,英语听力教学也是一个有待研究和开发的领域,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研究、不断地探索,并在自己的实际教学中不断完善,从而构建自己的教育观和自己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志琴.提高学生英语听力的尝试[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3(4):13-14,16.
  [2]钟毓玲.中学英语教学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刘彬.王华平,浅谈中学英语听力障碍及其策略[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3(5):20-21.
  [4]刘丹.阻碍初中生听力提高的因素及训练对策[J].金陵瞭望(教育),2011(Z2):73.
其他文献
【摘要】产出导向法是由文秋芳教授提出的符合中国国情的英语教学法,包括输出驱动-输入促成-输出评价三个阶段,其中输入驱动和促成阶段任务的开展,都能依靠翻转课堂来完成。因此,笔者尝试将产出导向法与翻转课堂相结合,应用于大学英语课堂设计及教学实践,以期进一步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翻转课堂;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邓露(1988.08-),女,汉族,四川成都人,成都大学
【摘要】 2020年新出台的《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强调了中职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随着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和信息化教学的深入推进,混合式作业替代传统作业模式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本文阐述了混合式作业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设计和实践运用,分析混合式作业的教学优势,从设置单元整体性作业,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和革新评价方式等方面探究如何利用混合式作业帮助学生更高效地学习,培养其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中职
【摘要】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不够合理、课程设置较为落后等问题,极大影响了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因此,高校需结合当前时代背景,加强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为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关键词】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成杰(1981.01-),男,汉族,新疆伊宁人,昌吉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商务英语,语言学;张荔(1982.09-),女,回
【摘要】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接触的信息日益多元化,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高校更应该要注重关于外语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的工作,通过科学研究分析来提高思想上的站位,拓展教学资源,改变教学模式,构建高效的教育平台,不断提升外语专业思政教育成效。分析新媒体背景下的高校外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现状,从增强工作者思想意识、提升学生的思政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方面入手提升外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效果,为国家培养出德
【摘要】阅读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教学现状和教学成效都不容乐观,学生缺乏阅读策略和阅读技巧是重要原因之一,这也进一步导致了学生阅读兴趣的缺乏。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能够促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也能够得到有效培养,进而实现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同时也能够通过改变教学策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思维导图非常有实用价值,操作也相对简便易掌握。  【关键词】 思维
【摘要】本文以《典范英语》中的“Stinky Street”作为教学实践载体,探讨如何开展基于“读思言”模式进行文学阅读教学,以期为学生的读后续写打好基础,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逻辑思维及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读思言;典范英语;文学阅读  【作者简介】陈巧真,厦门市集美中学。  一、 《典范英语》系列与学科核心素养  《典范英语》是牛津大学出版的一套家喻户晓、享誉世界的英国学生学习母
【摘要】初中英语书面表达教学期间,采取合适的思维导图教学策略,加深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学习印象,能够提升学生的高阶逻辑思维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建立清晰、立体、完善的英语知识结构体系。本文依据思维导图的教学优势和初中英语书面表达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有效运用思维导图的创新教学应用策略,期望通过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逐步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写作技巧、表达能力。同时,促进学生们英语核心素养以及综合
【摘要】 英语听力课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新课程标准下机遇与挑战并存,英语学习活动观更加注重综合性、关联性和实际性的特点,对学生多元思维和价值取向都有促进作用,本文以Ted视听课How AI can save our humanity为例,阐述如何建构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听力教学设计。  【关键词】英语学习活动观;听力教学;多元思维  【Abstract】The English listening
【摘要】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英语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还应考虑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忽视了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分层教学”应运而生,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采取分层的教学方式,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本文中,笔者对分层教学的具体内涵进行了阐述,说明了分层教学在实践中的一些注意事项,并详细列举了应用分层教学
【摘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完整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学、评三个方面;课堂评价活动应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为学生提供及时帮助和反馈。然而在线上教学中,师生、生生互动效率降低,学生的学习可检测性不易显现,为“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以一节高一英语线上阅读课“A Musical Genius”为例,反思了线上教学中“教—学—评”一体化的设计与实践过程,期望能够为一